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贳賬的意思、贳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贳賬的解釋

賒賬。 郭沫若 《文藝論集續集·<孤鴻--緻成仿吾的一封信>》:“好在米店可以贳賬,小菜店也還念五六年來的主顧,沒有使我們絕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贳賬”是一個漢語詞彙,現從讀音、結構、釋義及使用場景等方面詳細解釋如下:

  1. 讀音與結構

    • 拼音:shì zhàng()
    • 單字分解:“贳”意為賒欠、寬免,“賬”指財務記錄或債務。組合後表示“賒欠賬目”。
  2. 基本釋義
    指通過信用或口頭協議,先獲取商品或服務,後續再支付款項的行為,即“賒賬”。例如郭沫若在《孤鴻》中提到米店允許贳賬,以緩解經濟壓力()。

  3. 使用場景

    • 常見于舊時商業或民間交易,依賴信任關系。
    •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帶有一定的古舊色彩。
  4. 近義詞
    賒欠、挂賬(需注意語境差異)。

  5. 注意事項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特定文學作品或曆史描述()。若涉及正式財務記錄,建議使用更明确的“賒銷”“應收賬款”等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二

贳賬的意思

贳賬是指将賬目轉交給下一個人處理或清算的行為。在商業和財務領域中,贳賬是一種常見的操作,常用于交接、結算或整理賬目。

拆分部首和筆畫

贳賬的部首是貝(貝殼)和貝(貝葉),分别位于左右兩邊。它總共有10畫。

來源

贳賬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言》這本古代詞典中。它是由“贳”和“賬”兩個字組合而成,其中,“贳”本義是指經商回國,還清欠款;“賬”表示記錄事項的賬本。

繁體

在繁體字中,贳賬的寫法為“貰賬”,其結構和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贳賬的寫法常常有一些變化。例如,可以使用“賒”代替“贳”,使用“帳”代替“賬”。

例句

1. 他将貿易所得贳賬給了公司的財務部門。

2. 在他辭職之前,他要先把手上的贳賬處理完畢。

組詞

- 贳歸:将財物交還原主。

- 贳馀:退還剩餘款項。

- 贳款:還清欠款。

近義詞

借賬、轉賬、交接賬目

反義詞

借債、欠賬、欠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