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世間的事務。 唐 白居易 《觀稼》詩:“世役不我牽,身心常自若。”
“世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世役”指人世間的事務,多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在世俗生活中需要承擔的責任與事務。例如唐代白居易在《觀稼》中寫道:“世役不我牽,身心常自若”,表達了對世俗事務超脫的态度。
部分現代解釋将其擴展為個人對社會應盡的義務,例如遵守法律、參與公共事務等,但這一引申缺乏權威古籍支撐,可能屬于當代語境下的理解。
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更多作為古文詞彙研究,實際應用中需謹慎,避免歧義。如需深入考證,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典籍。
《世役》這個詞指的是在特定時間段内,一個社會群體或國家對其成員強制執行的勞役、服役或奴役。
《世役》這個詞的部首是“丶”,共有3個筆畫。
《世役》一詞來源于古代社會對勞動、奴隸制度的描述和實踐,指人們在世界上生存在給定的社會條件下,需要履行的義務或責任。
《世役》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世役」。
古時候《世役》的寫法較為簡練,可以寫作「世役」。
1. 在古代社會,奴隸承擔着各種世役。
2. 世役是社會制度下的法定義務。
1. 世代役使
2. 世代為役
3. 世道役人
1. 勞役
2. 服役
3. 奴役
1. 自由
2. 解放
3. 平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