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料名。 晉 王嘉 《拾遺記·魏》:“道側燒石葉之香,此石重疊,狀如雲母,其光氣辟惡厲之疾。” 明 高道素 《上元賦》:“莫不焚石葉之香,設麟文之席。” 清 曹寅 《西池集飲喜晤陳心簡》詩:“石葉新妝女,儂音白項兒。”
“石葉”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領域的解釋,具體如下:
基本定義
石葉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香料,常被用于焚香或裝飾。其形态可能為層疊狀礦物,類似雲母,具有特殊光澤和香氣。
文獻引用
如晉代王嘉《拾遺記·魏》提到“道側燒石葉之香”,明代高道素的賦文中也提及焚“石葉之香”,清代詩句中則用“石葉新妝女”形容裝飾。
技術定義
石葉(Blade)指從預制有平直脊的石核上剝制的石片,需滿足以下特征:
研究背景
中國對石葉的研究始于1923年水洞溝遺址發掘,目前仍存在技術标準的學術讨論。
比喻用法(低權威性來源)
部分資料将“石葉”解釋為成語,比喻在逆境中頑強生長,但此用法未見于高權威文獻,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礦物學關聯(需謹慎參考)
個别網頁提到“葉蠟石礦”類型中含“石葉”相關術語,但此屬地質學專有名詞,與常規詞義無關。
若需深入研究,可優先參考古代文獻(如《拾遺記》)及考古學權威定義(如中國科學院資料),其他解釋建議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其適用性。
《石葉》這個詞是由“石”和“葉”兩個字組成的,它的意思是“石頭上的葉子”或者“與石頭形狀類似的葉子”。該詞通常用來形容某些植物的葉子具有堅硬、厚實、質地石狀的特征。
《石葉》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石”和“葉”,分别屬于石部和艸部。其中,“石”部的拆分部首是“石”,筆畫數為5;“艸”部的拆分部首是“艸”,筆畫數為6。
《石葉》這個詞的繁體寫法是「石葉」。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一種常見的寫法是「石葉」,與現代繁體寫法相似。這種寫法保留了原始的意義和發音。
1. 這種植物的石葉具有堅固的質地,能夠承受強烈的風雨。
2. 他在山間發現了一片石葉,形狀奇特而美麗。
石葉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1. 石葉蓮:形容葉子質地堅硬如石,花朵如蓮花的植物。
2. 石葉植物:指具有石葉特征的植物。
近義詞可以是:石質葉、石質葉片。
反義詞可以是:綠葉、薄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