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險的意思、恃險的詳細解釋
恃險的解釋
倚仗險要;負險。《國語·鄭語》:“ 虢叔 恃勢, 鄶仲 恃險。” 晉 陸機 《辯亡論》:“《易》曰:王侯設險,以守其國。言為國之恃險也。”《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蜀 恃險而富,當 唐 之末,士人多欲依 建 以避亂。”
詞語分解
- 恃的解釋 恃 ì 依賴,仗着:仗恃。有恃無恐。恃才傲物。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險的解釋 險 (險) ǎ 可能遭受的災難:危險。風險。冒險。探險。保險。铤而走險。 可能發生災難的:險象。險情。險境。險峰。險惡。 要隘,不易通過的地方:險隘。險厄。險固。天險。 存心狠毒:險毒。陰險。 幾乎,
網絡擴展解釋
“恃險”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ì xiǎn,其基本含義為倚仗險要的地理形勢或環境,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依靠地勢險要或環境優勢來鞏固自身地位或防禦。例如《國語·鄭語》中提到“鄶仲恃險”,即指鄶國依仗地理險要防禦外敵。
- 抽象延伸:在部分語境中,也可引申為依仗危險或困難局面表現出傲慢态度(如提到),但這一用法更偏向特定引申場景,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2.出處與例句
- 古籍引用:
- 《國語·鄭語》:“虢叔恃勢,鄶仲恃險。”
- 晉代陸機《辯亡論》:“王侯設險,以守其國。言為國之恃險也。”
- 《新五代史》記載蜀地“恃險而富”,指蜀地憑借地勢險要而富足。
3.使用場景
- 曆史與軍事:常用于描述國家或勢力依靠地理優勢進行防禦或擴張。
- 文學與批評:可借喻某人因特殊條件(如資源、權力)而自負,但需注意語境是否適用引申義。
4.注意區分
- 與“恃才傲物”區别:“恃險”側重客觀條件(如地勢),而“恃才”強調主觀能力帶來的傲慢。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國語》或《辯亡論》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恃險
恃險是一個詞的意思是依仗、依靠危險境地來獲得利益或成功。
拆分部首和筆畫:恃(忄與台),險(阝與佥)。
來源:恃險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食貨志上》中。意為依仗危險的境地以獲得利益。
繁體:恃險。
古時候漢字寫法:恃劓(以旨偏)。
例句:他恃險而立,最終獲得了勝利。
組詞:依附、依傍、倚賴。
近義詞:倚靠、依賴。
反義詞:遠離、避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