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圍的意思、十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圍的解釋

(1).亦作“ 十韋 ”。形容粗大。《文選·枚乘<上書谏吳王>》:“夫十圍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絶,手可擢而拔。” 張銑 注:“十圍,言大也。”《漢書·成帝紀》:“是日大風,拔 甘泉 畤中大木十韋以上。” 顔師古 注:“韋與圍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庾子嵩 長不滿七尺,腰帶十圍。” 宋 路振 《九國志·吳志·張訓》:“身長八尺餘,腰帶十圍。” 清 金農 《秋雨坐槐樹下書懷》詩:“階前老槐十圍大,碧羅張繖高厭厭。”按,圍的長度,有一抱或徑尺為圍及一圍等于三寸、五寸等說。

(2).謂兵力十倍于敵,則可圍之。參見“ 十圍五攻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形容物體粗大

  1. 基本釋義
    指周長極大或直徑粗壯的物體,常用于描述樹木、人體腰圍等。例如《文選·枚乘<上書谏吳王>》中提到“十圍之木”,即用“十圍”強調樹木的粗壯。

  2. 具體尺寸争議
    關于“圍”的計量标準存在多種說法:

    • 一抱(雙臂合抱的長度)或一尺為圍;
    • 一圍等于三寸或五寸(古代度量)。
    • 綜合各解釋,“十圍”約等于1米多(按現代換算)。
  3. 文學用例
    如《世說新語·容止》中描述“庾子嵩腰帶十圍”,以誇張手法突顯人物身形。


二、軍事術語

指兵力十倍于敵方時,可采取包圍戰術。此義出自《孫子兵法》衍生成語“十圍五攻”(十倍兵力圍困,五倍兵力進攻)。


補充說明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疏,以獲取更精準的考據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圍》是什麼意思?

《十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周圍的十個方位,即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圍》共由“十”和“圍”兩個部分組成。

“十” 是一個表示數目的字,它的部首是十字頭,總共有2畫。

“圍” 是一個表示圍繞、包圍的字,它的部首是囗,總共有7畫。

來源

《十圍》的來源比較直接,由“十”和“圍”這兩個字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周圍的十個方位。

繁體

《十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尚未形成《十圍》這個詞語,因此無法找到古代相關的寫法。

例句

1. 觀察方位時,要确保考慮到東、南、西、北,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十圍。

2. 在防禦工作中,需要密切關注周圍的十圍,以确保安全。

組詞

十分、十全、十足、圍城、包圍、圍繞、四圍等。

近義詞

周圍、方位、四周、環繞、環境等。

反義詞

中心、核心、内部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