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試闱的意思、試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試闱的解釋

科舉時代的考場。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方翥》:“他年, 翥 為館職,偶及試闈異事,因及之。” 明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試》:“急辦行裝赴試闈,父親嚴命怎生違?”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聞喜》:“ 春香 ,我同 柳郎 至此,即赴試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試闱(shì wéi)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科舉考試的考場,特指舉行科舉考試的場所。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考場

    指科舉制度下舉行鄉試、會試等正式考試的專用場所,又稱“貢院”。考生在此封閉作答,由官兵把守,紀律森嚴。

    例: “寒窗十載,終入試闱。”

  2. 考試代稱

    引申指科舉考試本身,強調其嚴肅性與規範性。

    例: “試闱一開,天下士子競逐功名。”


二、曆史背景

試闱作為科舉制度的核心場所,自隋唐确立至清末廢除,存續千餘年。其建築布局嚴謹,以號舍(獨立隔間)為單位,考生需經曆數日封閉應試。明代《禮部志稿》載:“試闱號舍,以千計,列如蜂房。” 反映了其規模化的考場設計。


三、文化内涵

  1. 公平象征

    試闱通過封閉管理、糊名謄錄等制度,成為古代選拔人才公平性的象征。

    來源: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2. 士人命運轉折點

    文人詩詞中常以“試闱”喻人生際遇,如宋代劉克莊詩:“憶昔趨丹阙,承恩入試闱。”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多見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研究及文化論述中,作為科舉制度的代表性詞彙。

例: “故宮博物院複原了清代試闱的號舍場景。”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0卷,第128頁
  2.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華書局,2015)第三章“考場與規制”
  3. 《中國曆史大辭典·明史卷》“試闱”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試闱”是漢語詞彙,特指科舉時代的考場,其含義可從字源、曆史應用及文獻記載三方面解析:

  1. 字義構成

    • 試:指考試或嘗試,如“試行”“試制”。
    • 闱:原指宮門旁的小門,後引申為科舉考場,如“春闱”“秋闱”。
      合稱“試闱”即代指科舉考試的場所。
  2. 曆史背景與文獻例證

    • 宋代周密《齊東野語》記載:“他年,翥為館職,偶及試闱異事”,明代湯顯祖《牡丹亭》亦有“赴試闈”的描述。
    • 清代《會試闱墨》記錄了科舉考試的具體情況,如1905年科舉共有276人中進士,與《清史稿》記載略有差異。
  3. 相關延伸
    “闱”在科舉中細分不同考場類型,如鄉試考場稱“秋闱”,會試考場稱“春闱”,而“試闱”則是更廣義的統稱。

總結來看,“試闱”一詞承載了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文化印記,既指實體考場,也隱含選拔人才的社會功能。

别人正在浏覽...

白扇鮑林表意字比俗殘日琛闆持倉量沖龍玉愁長殢酒川墨盜抾點試跌成訂親獨向芳名飛漲孚尹明達甘水鈎梯挂號員關見谷實懷甎江檻家問架羊節慶謹政九點煙九回腸極右濬決誇說漣紋寥寞林巘羅捕馬趴農活寝室秋薦拳果曲譽融洽無間鋭眦三尺玉少字生相神融氣泰失之千裡,差若毫厘霜淩探頭縮腦韬蓄窕貨外境僞君子五強溪水電站無術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