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筮蔔而計算其吉兇。 唐 賈島 《送李校書赴吉期》詩:“筮筭重重吉,良期詎可遷。”
“筮筭”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筮”和“筭”兩個漢字組成,需分别解析其含義:
筮(shì)
指古代用蓍草進行占卜的行為,是《周易》中預測吉兇的主要方式之一。例如《詩經》中“爾蔔爾筮”即指通過龜甲(蔔)和蓍草(筮)兩種方法占卜。
筭(suàn)
本義為計算用的算籌,後引申為計算、謀劃。如《說文解字》釋為“長六寸,計曆數者”,與“算”字通假,但更強調工具屬性。
合解:
“筮筭”可能指代古代結合占卜與計算的決策方式,即通過蓍草占卜(筮)獲取卦象後,再以算籌(筭)推演吉兇細節。這一過程體現了古人将神秘主義與數理邏輯結合的智慧。不過,該詞現代極少使用,可能出現在特定古籍或學術讨論中。
建議:
若語境涉及具體文獻,需結合原文進一步分析;若為現代用法,可能是“筮算”的筆誤,後者更常見于描述占卜與計算的關聯。
《筮筭》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主要表示通過占卜和預測來了解未來。它既可以指代一種宗教儀式,也可以指代占卜所用的工具。
《筮筭》的部首是“竹”(⺮),包含有8個筆畫。
《筮筭》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周易》,在《左傳》、《國語》等古代文獻中也有出現。在繁體字中,《筮》的形狀和簡體字保持一緻,《筭》的形狀稍有變化,左邊的部分改成了“竹”(⺮)。
在古代,漢字“筮筭”的寫法與現代的形式有所不同。具體來說,《筮》在古代常常寫作“㐂”或“籊”,而《筭》則曾以“筕”、“篹”等形式出現。
1. 古人常常借助筮筭這種神秘的方式預測未來。
2. 他運用筮筭得出了一個準确的結論。
組詞可以根據《筮筭》的義項來進行,比如:筮蔔、筮算、筮法
等。
與《筮筭》的意思接近的詞語有:占卜、蔔筮
等。
與《筮筭》的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現實、客觀
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