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 death unflinchingly] 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樣。指不怕死
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史記·蔡澤列傳》
把赴死看作如歸家一樣。形容不怕死。多指為了正義,不惜犧牲。《管子·小匡》:“平原廣牧,車不結轍,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金 元好問 《四哀詩·李欽叔》:“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三國演義》第二五回:“ 關公 怒曰:‘此言特説我也。吾今雖處絶地,視死如歸,汝當速去,吾即下山迎戰。’” ********* 《勁兒多好》:“ 東北 民衆義軍之視死如歸,前仆後繼,亦為顯著之事實。”亦作“ 視死若歸 ”、“ 視死猶歸 ”。《淮南子·兵略訓》:“故戰日有期,視死若歸。” 晉 葛洪 《抱樸子·弭訟》:“夫不伏之人,視死猶歸,血刃之禍,於是将起。”
“視死如歸”是一個褒義成語,形容為了理想或正義事業,将死亡視作回家般平常,表現出無畏犧牲的精神。以下為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視”指看待,“歸”意為回家,整體意為把死亡看作像回家一樣自然,體現對生命犧牲的坦然與勇敢。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和《呂氏春秋·勿躬》,描述将士在戰場上的無畏氣概。另據《管子·小匡》記載,管仲曾以此詞稱贊軍事家王子城父的英勇。
3. 用法與語境
4. 近義詞對比
| 成語 | 側重角度 | 例句場景 |
|------------|------------------------|------------------------|
| 舍生忘死 | 不顧個人安危 | 消防員沖入火場救人 |
| 舍生取義 | 為正義犧牲 | 文天祥抗元就義 |
| 殺身成仁 | 成就崇高目标 | 烈士為信仰獻身 |
(綜合)
5. 經典例句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辨析其他近義詞,可參考、7、10的完整内容。
《視死如歸》是一個成語,意為面對死亡時表現得坦然自若,毫不畏懼。
《視死如歸》由3個部首組成:目、歹、彡。
按照簡化字的書寫規範,其中“目”部的筆畫數為4,"歹"部的筆畫數為4,"彡"部的筆畫數為3。
《視死如歸》一詞來源于《尚書·商書·臧如戲》。繁體字為「視死如歸」。
古時候,「視」字曾經有兩種常見的寫法:「見」和「眎」。其中,「見」表示看,「眎」表示目斜視。
他在面對危險時,始終能夠視死如歸,展現出超人的勇氣。
視死以俎,視死若歸,見死如生。
視死若生,視死如生,壽終正寝。
恐懼死亡,逃避死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