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水的意思、失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水的解釋

(1) [desiccation]∶失去水分;脫水

認為是由于土壤,特别是粘土因失水硬結而發生的預凝結作用所造成的

(2) [diminish]∶離開水

神龍失水

(3) (比喻皇帝失勢)

(4) [exsiccosis]∶缺少水

病人因嚴重失水而休克

詳細解釋

(1).謂魚、龍等離開河海,失所憑依。《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 漢 賈誼 《惜誓》:“神龍失水而陸居兮,為螻蟻之所裁。” 唐 李商隱 《重有感》詩:“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

(2).醫學上謂因嘔吐、腹瀉等使人體失去大量水分的現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失水,又稱脫水,指人體或物體因水分丢失過多或攝入不足導緻體液容量減少的現象。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字面含義
    指物體失去水分或離開水體環境。例如土壤失水硬結,或“神龍失水”比喻人或事物失去賴以生存的環境。

  2. 醫學定義
    指體液(包括水和電解質)丢失,導緻新陳代謝障礙。嚴重時可引發虛脫、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需通過輸液補充。


二、常見原因

  1. 生理因素
    呼吸、排尿、排汗等正常生理活動會流失水分。
  2. 疾病因素
    腹瀉、嘔吐、發熱、糖尿病等疾病加速水分丢失。
  3. 環境與行為
    高溫、幹燥環境或劇烈運動導緻大量出汗。
  4. 藥物影響
    利尿劑(如呋塞米)等藥物可能增加排尿量,引發失水。

三、醫學分類(根據水和電解質丢失比例)

  1. 低滲性失水
    電解質(尤其是鈉)丢失比例高于水分,血鈉濃度<130mmol/L,常見于長期嘔吐、腹瀉。
  2. 等滲性失水
    水與電解質按比例丢失,血鈉濃度正常(135-145mmol/L),多由燒傷或急性失血引起。
  3. 高滲性失水
    水分丢失多于電解質,血鈉>150mmol/L,常見于高熱、大量出汗後未及時補水。

四、症狀與應對


提示:以上内容整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完整信息可查看相關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失水

失水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因為無法獲得水源而缺乏水分的狀态。失水可以發生在人體、植物或者其他生物體上,是一種危險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失水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水”,部首筆畫數為四。

來源和繁體

失水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來源于古代漢語。目前為簡體字,繁體字為「失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失水可以用「喪水」來代表,但在現代這種寫法并不常見。

例句

1. 在沙漠中迷路是一種失水的危險情況。

2. 夏天炎熱,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以防失水。

3. 這片地區長期缺乏雨水,導緻許多農作物遭遇失水。

組詞

失水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例如:

- 失水危機

- 失水症狀

- 失水處理

近義詞

失水的近義詞包括:缺水、脫水、幹渴。

反義詞

失水的反義詞是:富水、充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