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首的意思、石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首的解釋

魚名。以頭中有骨兩枚,色白,大如豆,堅如石,故名。産于海中,體扁,口闊,鱗細,腹黃,亦稱黃花魚或黃魚。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餘偶讀 張勃 《吳録·地理志》載:‘ 吳婁縣 有石首魚,至秋化為冠鳧。’言頭中有石。”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弧矢》:“其 東海 石首魚, 浙中 以造白鮝者,取其脬為膠,堅固過於金鐵。”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三月·時品》:“黃花魚即 江 南之石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石首”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魚類名稱

石首魚是海洋魚類的一種,俗稱黃花魚或黃魚。其典型特征為:

  1. 頭部特征:頭骨中有兩枚白色骨塊,堅硬如石,因此得名“石首”。
  2. 外形描述:體形扁平,口部寬闊,鱗片細密,腹部呈黃色。
  3. 用途:曆史上其魚鳔可制膠(如弓箭粘合劑),經濟價值較高。

二、湖北省縣級市名稱

石首市位于長江中遊,隸屬湖北省荊州市:

  1. 名稱由來:因長江中曾有孤立石山(“江中有石孤立,為北山之首”)得名。
  2. 地理特征:地處江漢平原與洞庭湖平原交界,長江雙岸線長達90.3公裡,是“一江兩岸”的跨江城市。
  3. 曆史沿革:西晉太康五年(公元284年)置縣,1986年撤縣設市,楚文化發源地之一。

注:部分低權威性網頁提到“石首”作為成語形容“态度堅定”,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魚類和地名為主要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石首:意思與來源

《石首》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石”和“首”兩個字組成。它指的是岩石的頂部或最上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石首》可分為兩個部分:石(石頭)和首(頭部)。其中,石部作為一個部首,在漢字中常常代表與石頭或岩石有關的意思。它的拼音是“shi2”,在漢字中的第132個偏旁。

《石首》的筆畫數為13,其中石部為5畫,首部為8畫。

繁體

《石首》的繁體字是「石首」,拼音同為“shi2”。繁體字主要在傳統文化圈中使用,例如台灣、香港和澳門。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許多與現代寫法不同的特點。例如,在楚簡、金文和篆文中,字形會有所變化。然而,對于《石首》這個詞來說,其古字形與現代寫法相似度較高,沒有明顯的變動。

例句

1. 山頂的石首透露出一股神秘的魅力。

2. 這塊石首上雕刻着古代文字,引人遐想。

組詞

除了《石首》這個詞以外,還可以通過與其他字組合形成新的詞語,如:

1. 石塊(形容岩石的大塊)

2. 首領(指一個組織或團體的領導人)

3. 首相(指國家政權中的最高領導人)

近義詞

與《石首》意思相近或有部分重合的詞語有:

1. 岩頂(意為石頭或岩石的頂部)

2. 山巅(指山的最高點)

3. 崗頂(山崗或山峰的最高處)

反義詞

與《石首》意思相反的詞語是:

1. 石底(指石頭或岩石的底部)

2. 地面(指岩石或土地的表面)

3. 岚底(指山峰上雲霧散開後的底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