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諸葛孔明 者,卧龍也”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襄陽記》:“ 劉備 訪世事於 司馬德操 。 德操 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 伏龍 、 鳳雛 。’”後以“識時務者為俊傑”謂能認清形勢、了解時代潮流者,才是傑出人物。 明 梅鼎祚 《玉合記·拒間》:“識時務者為俊傑,請元帥三思。”《說唐》第四八回:“ 勣 聞識時務者為俊傑。”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六:“要工商界朋友們往大處想,不要往小處想。識時務者為俊傑。”
“識時務者為俊傑”是一個蘊含深刻處世智慧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源信息解析如下:
指能認清時代潮流或當前形勢,并順應客觀環境調整自身行為的人,才稱得上傑出人物。該成語強調洞察力與適應力,既包含對現實的清醒認知,也要求靈活調整策略以實現目标。
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剛柔并濟”的智慧:既要有如水般順應時勢的柔韌,又需保持實現目标的堅定意志,在動态平衡中謀求發展。
注:如需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網絡梗的演繹細節,可參考《襄陽記》相關文獻或社交媒體平台相關内容。
識時務者為俊傑是指那些能夠及時認識到時代潮流、順應時代發展的人才是英傑。他們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適應能力,能夠抓住機遇,勇敢地面對變化。
拆分部首和筆畫: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個詞共有14個漢字,包含了八個不同的部首:讠、心、示、用、丨、人、中、丿。筆畫總數為64畫。
來源:《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出自《史記·刺客列傳》。原文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者,識時務者也。”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現在常用的成語。
繁體:認識時務者為俊傑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寫法中,部分字可能有些差異,例如"爲"字古代寫作"為"。
例句:他在商場中打拼多年,一直以來都能夠洞悉市場動向,熟知行業趨勢,他真是個識時務者為俊傑。
組詞:識時務、時務、識時識機、時局、明事達理、英明果斷
近義詞:見微知著、識時明智
反義詞:愚昧無知、不知世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