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期的意思、事期的詳細解釋
事期的解釋
指會盟的日期。《左傳·襄公二十二年》:“間二年,聞君将靖東夏,四月又朝,以聽事期。” 杜預 注:“先 澶淵 二月往朝,以聽會期。”
詞語分解
- 事的解釋 事 ì 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和活動:事情。事件。事業。 變故:事故(出于某種原因而發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傷等)。事端。 職業:謀事(指找職業)。 關系和責任:你走吧,沒你的事了。 辦法:光着急也
- 期的解釋 期 ī 規定的時間,或一段時間:定期。限期。期限。學期。 量詞,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盼望,希望:期望。期冀。期盼。期待。 限度:“征斂無期求索無度”。 必,決定:“期死,非勇也”。 〔
網絡擴展解釋
“事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核心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1.傳統含義(古漢語用法)
- 基本解釋:指古代諸侯會盟的日期。這一含義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二年》的記載:“間二年,聞君将靖東夏,四月又朝,以聽事期。”杜預注:“先澶淵二月往朝,以聽會期。”
例句:古代外交活動中,諸侯需提前确定“事期”以協調盟會時間。
2.現代引申義
- 擴展解釋: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事情發生的時候”,或用于具體語境中表示事務的期限,例如:
- 交通事故的追責期限(“肇事期間”)。
- 期貨交易的時間節點(“從事期貨業務”)。
補充說明
- 單字拆解:“事”指事件或責任,“期”指時間或期限,組合後可靈活表意。
- 文學引用:唐代詩人李鹹用詩句“舉世誰能與事期”中,隱含對世事無常的感慨。
若用于古文或曆史文獻,應優先采用“會盟日期”的傳統解釋;現代語境則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建議參考《左傳》等典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以獲取更準确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事期》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事期》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事情發生的時間或期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事期》的拆分部首是“亻”和“期”,分别代表“人”和“其它”的意思。
《事期》的總筆畫數為15畫。
來源
《事期》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
繁體
《事期》的繁體字為「事期」,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很多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因此對于《事期》的古時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例句
1. 我們約定的事期是下周五。
2. 不要越過事期去做決定。
組詞
事情、時期、期限
近義詞
日期、期限、時間
反義詞
永久、無期限、非事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