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石油。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九:“ 酒泉 延壽縣 南有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為溝,其水有脂,如煮肉汁。挹取若著器中,始黃後黑,如不凝膏,然之極明,與膏無異。膏車及水碓缸甚佳,但不可食。彼方人謂之石漆。”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三·石腦油》:“石油、石漆。”參見“ 石油 ”。
“石漆”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與現代社會背景理解:
來源與定義
古代文獻中,“石漆”是石油的别稱,最早見于晉代張華《博物志》,描述其形态如油脂,可燃且用于潤滑。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也沿用此稱。
曆史記載
中國西漢時期已發現石油,用于照明、膏車(潤滑車軸)等,西北地區(如酒泉)有天然滲出記錄。
材料特性
現代石漆是一種化學塗料,以天然彩砂、耐候乳液等制成,具有仿石材紋理和反光效果,常用于建築外牆裝飾。主要分類包括真石漆(仿石漆)、崗石漆、洞石漆等。
應用優勢
從古至今,“石漆”從指代天然石油資源演變為現代建築領域的人造仿石塗料,體現了語言隨技術發展的適應性。如需進一步了解真石漆的選購或施工細節,可參考建築行業專業資料。
《石漆》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由石灰和石子等原料制成的塗料,常用于建築物的裝飾和保護。石漆不僅可以增強建築物的美觀度,還可以提高其防水、耐久和抗污染的性能。
《石漆》的拆分部首是“石”和“水”,其中“石”是指石頭的意思,而“水”則是指液體。根據拆分的部首和筆畫,可以得知該字的意思與塗料或石灰有關。
《石漆》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地理志》中,描述了一種用來修補石雕的塗料。隨着時間的推移,石漆逐漸在建築裝飾領域得到應用,并成為一種常見的裝飾材料。
《石漆》的繁體字為「石漆」,繁體字在一些地區如台灣和香港仍然使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時候漢字《石漆》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形狀和意思沒有改變。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通過考古資料和古代文物進行研究。
1. 這棟建築用了高質量的石漆,使其外觀更加美觀。
2. 由于石漆的耐久性,這棟房子能夠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保持外牆的完好。
組詞:環保石漆、礦物石漆、水性石漆。
近義詞:塗料、石灰塗料、牆面塗料。
反義詞:石闆、石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