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arth-shattering and heaven-battering]∶李賀詩《李憑箜篌引》:“女娲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形容箜篌之音高亢激越,有驚天動地的氣勢。後用為使人震驚之意
(2) [remarkably original and forceful]∶指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唐 李賀 《李憑箜篌引》:“ 女媧 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形容樂聲高亢激越,有驚天動地之勢。後多用以比喻某一事物或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清 吳偉業 《夜遊虎丘·試劍石》詩:“石破天驚出匣時,中宵氣共鬥牛期。” 清 趙翼 《瓯北詩話·高青丘詩》:“惟 青邱 適得詩境中恰好地步,固不必石破天驚以奇傑取勝也。” 冰心 《寄小讀者》十二:“ 聖保羅 在他的書信裡,說過一句石破天驚的話:是‘我為這福音的奧秘,做了帶鎖鍊的使者。’”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石破天驚漢語 快速查詢。
“石破天驚”是一個源自唐代的成語,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多重引申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女娲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詩句描繪了樂師李憑彈奏箜篌時,音樂的力量仿佛震裂了女娲補天的石頭,驚動上天落下秋雨,以誇張手法表現音樂的震撼力。
原意:
形容箜篌(古樂器)演奏的聲音高亢激越、驚天動地,具有不可名狀的奇境。
引申義:
通過以上解析,可更精準地運用該成語,避免誤用。如需完整例句或拓展典故,可參考古籍《李賀詩集》或權威詞典。
《石破天驚》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事物非常令人震驚、驚人到極點的意思。
《石破天驚》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石、破、天、驚。
石:堅硬的礦物質,部首為石。
破:破裂,部首為石。
天:天空,大氣層之上,部首為大。
驚:驚訝,吓 by il的意思,部首為心。
《石破天驚》最初出現在中國古代小說《水浒傳》中,是作者施耐庵所創。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九天雷霆般的氣勢和令人震驚的力量。
繁體字中,《石破天驚》的寫法不變,仍然是「石破天驚」。
在古代漢字中,《石破天驚》的寫法也略有不同。石的左右結構被反過來,即「異口異體字」的石:砉,而破則是「P敢刀」的刀。
這場比賽中,他展示出的球技令人石破天驚。
石破天驚的相關詞語有:驚天動地、駭人聽聞、吓破膽、驚世駭俗。
石破天驚的近義詞有:震撼人心、驚心動魄、驚心動魄。
石破天驚的反義詞是:平淡無奇、毫無波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