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宮廷中掌管教導嫔妃禮儀的女官。《新唐書·禮樂志八》:“傅姆導妃,司則前引,出於母左。師姆在右,保姆在左。”
(2).指保育孩童的女子。 清 曾紀澤 《西學略記》:“耆彥師姆,諄諄復道之,不以粗淺為恥,翻以躐進為戒。”
“師姆”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不同文獻來源解釋如下:
指專門負責教導嫔妃禮儀的女官,常見于唐代宮廷制度。例如《新唐書·禮樂志八》記載:“傅姆導妃,司則前引,出於母左。師姆在右,保姆在左。”,表明“師姆”在嫔妃的禮儀活動中承擔重要角色,與保姆分工協作。
清代文獻中擴展為對孩童進行保育和教育的女性。如曾紀澤《西學略記》提到:“耆彥師姆,諄諄復道之,不以粗淺為恥,翻以躐進為戒。”,此處強調師姆在兒童教育中的耐心引導。
如需更全面的曆史用例,可參考《新唐書》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師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年長的女性,即婆婆、阿姨等。這個詞在口語中非常常見,用于表示對尊敬的女性的稱呼。
師姆的部首是女,筆畫數為13。
師姆一詞的來源并不清楚,它可能是一種方言詞彙。在繁體中,師姆的寫法為「師姆」。
在古代,師姆這個詞的字形可能有所變化。不過,由于缺乏相關古代文獻記載,我們無法準确了解古代漢字如何書寫師姆。
1. 我的師姆非常慈祥,經常給我很多關心和幫助。
2. 小明的師姆是個非常善良和體貼的人。
師姆沒有固定的組詞,因為它本身是一詞,單獨使用即可。
近義詞可以是婆婆、奶奶、姑姑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于對年長的女性的尊稱。
師姆的反義詞可以是晚輩、孩子等,這些詞用于表示對年幼或年輕人的稱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