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沒的意思、拾沒的詳細解釋
拾沒的解釋
什麼。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拾沒》:“字典:‘不知而問曰拾沒’……今北人所謂什麼也。”
詞語分解
- 拾的解釋 拾 í 撿,從地上拿起:拾草。拾糞。拾零(撿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題)。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 收,斂,整理:收拾。拾掇。 “十”的大寫。 舊稱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護袖。 丢 拾 è
- 沒的解釋 沒 é 無:沒有。沒用。沒關系。沒詞兒。沒精打采。沒心沒肺。 不曾,未:沒有來過。 不夠,不如:汽車沒飛機快。 出有 沒 ò 隱在水中:沉沒。沒頂之災。 隱藏,消失:埋沒。沒落。 漫過,高過:水沒了
網絡擴展解釋
“拾沒”是一個古代漢語方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解釋
詞義:表示“什麼”。常見于清代文獻記載的北方方言中,用于不知情時的提問,類似現代漢語的“什麼”。
來源考證
- 文獻記載:清代學者梁紹壬在《兩般秋雨盦隨筆》中明确提到,“拾沒”出自字典解釋“不知而問曰拾沒”,并指出其發音為“母果切”(音mò),對應當時北方方言的“什麼”。
- 字義拆解:
- 拾:此處讀作shí,原義為“撿取”,但在方言中可能借音表意。
- 沒:讀作mò,非現代普通話的méi,屬于古音殘留,與疑問詞“麼”相關。
使用場景
多用于清代北方口語,如:“這是拾沒?”即“這是什麼?”如今已不再通用,僅在文獻或方言研究中可見。
發音注意
參考資料
更詳細考證可查閱《康熙字典》及《兩般秋雨盦隨筆》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拾沒》的意思
《拾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沉迷于虛幻的幻想中,追求不切實際的東西,失去現實感和判斷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拾沒》的部首是手,共有8個筆畫。
來源
《拾沒》最早出現在《莊子·庚桑楚》這篇文章中,用于形容追求夢幻和虛妄之物的人。
繁體
《拾沒》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寫作《拾沒》。
例句
他整天沉迷于幻想中,完全陷入了《拾沒》的境地。
組詞
沒有特定的組詞。
近義詞
追風、誇誇其談、不着邊際。
反義詞
現實、腳踏實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