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馬叟的意思、失馬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馬叟的解釋

同“ 失馬塞翁 ”。 宋 王禹偁 《又和曾秘丞見贈》詩之三:“失馬叟言徒喻道,牧豬奴戲任争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失馬叟”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失馬叟”字面意為“失去馬匹的老人”()。其中“叟”指老年男性,整體詞義與“塞翁失馬”典故相關,比喻因禍得福或禍福相依的人生境遇()。

二、典故來源

該詞源自《淮南子·人間訓》中“塞翁失馬”的故事:老人(塞翁)丢失馬匹後,馬帶回胡人駿馬;其子騎馬摔傷,卻因此免于參戰而保全性命。故事強調禍福轉化的哲理,失馬叟即代指這類具有辯證眼光的人物()。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表達:宋代王禹偁在《又和曾秘丞見贈》詩中曾用“失馬叟言徒喻道”來闡述道家福禍相依的思想()。
  2. 日常語境:多用于寬慰他人或自我開解,強調逆境中可能蘊含轉機。

四、延伸說明

該成語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同源,但“失馬叟”更側重指代人物而非事件本身。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單純描述損失的情況混淆。

(注:相關解釋綜合參考了多個來源,如需查看完整信息可查閱《淮南子》原典或漢語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失馬叟

失馬叟是一個成語,形容馬匹丢失的人。拆分部首為“馬”和“叟”,其中“馬”是指馬匹,“叟”是指老人。

失馬叟的筆畫數為12畫。具體拆分為:“失”(5畫),“馬”(10畫),和“叟”(7畫)。

失馬叟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淮南子》一書中的“樞天之教”章節。其中的一段描述了古時候一位眼睛斑駁、骨節寬大的老人,他擅長馴馬,可以把丢失的馬匹找回來。因此,人們将丢失的馬匹稱之為失馬叟。

在繁體字中,失馬叟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比有所不同。具體來說,在古代,書寫這個成語時,可能有一些筆劃的順序和形狀有所不同。不過,總體上,古代書寫失馬叟的方式與現代寫法差别不大。

以下是兩個例句:

1. 在馬場丢失了一匹馬後,他成了失馬叟。

2. 失馬叟的經驗豐富,能夠快速找回丢失的馬匹。

組詞:失車之疑、馬失前蹄、追尋失馬、叟壽

近義詞:傷馬者

反義詞:馬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