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莽的意思、食莽的詳細解釋
食莽的解釋
吃雜草。《淮南子·泰族訓》:“餓於 乾谿 ,食莽飲水,枕塊而死。” 高誘 注:“莽,草也。”《太平禦覽》卷九七五引此作“食菱”。
詞語分解
- 食的解釋 食 í 吃:食肉。食欲。 吃的東西:食品。糧食。零食。豐衣足食。 俸祿:“君子謀道不謀食”。 日月虧缺或完全不見的現象:日食。月食。 食 ì 拿東西給人吃:食母(乳母)。 食 ì 用于人名:郦食其
- 莽的解釋 莽 ǎ 草,密生的草:莽原。草莽。 廣大,遼闊:莽蒼。莽莽(a.形容原野遼闊,無邊無際;b.形容草木茂盛)。 古書上指一種短節竹。 粗魯,冒失:莽漢。莽撞。魯莽。 姓。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食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吃雜草”,常用于描述古代貧苦或困境中的飲食狀态。
- 注音:拼音為shí mǎng,注音符號為ㄕˊ ㄇㄤˇ。
2.出處與典故
- 出自《淮南子·泰族訓》:“餓於乾谿,食莽飲水,枕塊而死。”
- 東漢學者高誘注解:“莽,草也”,明确指出“莽”在此處指代雜草。
3.詞性與結構
- 詞性:動詞。
- 構詞方式:支配式合成詞(“食”為動作,“莽”為對象)。
4.其他文獻記載
- 《太平禦覽》卷九七五引用此句時寫作“食菱”,可能因版本差異或通假字現象導緻用詞不同。
5.擴展字義
- “食”:除“吃”外,還可指食物(如“面食”)、供食用的物品(如“食鹽”),或天文現象(如“日食”)。
- “莽”:本義為叢生的草,引申為粗魯(如“魯莽”)。
“食莽”多用于描述極端困苦的生活狀态,需結合古文語境理解。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近義詞暫無明确記載,反義詞可參考“錦衣玉食”等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食莽》的意思
《食莽》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吃草木的野獸”,常用來形容狂野兇猛的動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食莽》的部首是“食”和“艹”,前者表達食物的意思,後者表示植物類。這個詞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食莽》源自《詩經·衛風·風食采莽》,是《詩經》中的一首古代詩歌。其中“食采莽”指的是采摘山區的草木,用于喂養牲畜。
繁體字中《食莽》的寫法為《食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有所不同。《食莽》的古代寫法為:“食丶莽”。
例句
1. 山林深處有時會出沒着一些食莽的野獸,所以要小心。
2. 他的眼神兇狠且充滿野性,宛如一隻食莽般令人生畏。
組詞
食莽的相關組詞有:
1. 食草動物
2. 食肉動物
3. 食人野獸
4. 食物鍊
近義詞
食莽的近義詞有:
1. 野獸
2. 兇猛動物
3. 猛獸
4. 肆虐的野獸
反義詞
食莽的反義詞有:
1. 溫順動物
2. 家養動物
3. 馴服的野獸
4. 溫和的生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