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似鞋子的石頭。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興安縣 水邊有平石,其上有石櫛、石履各一具。俗雲: 越王 渡溪,脫履堕櫛於此。”
“石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形似鞋子的石頭,具體解釋如下:
根據南朝梁代任昉《述異記》記載,在興安縣水邊有一塊平石,上面有“石櫛(梳子)”和“石履”各一具。傳說為越王渡溪時,遺落的鞋履和梳子所化。
這一詞彙多用于描述自然奇觀或曆史傳說,體現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拟物化想象,常見于古典文獻或地方風物記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述異記》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石履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石指的是岩石,履表示鞋襪。合在一起,石履指的是一種古代的鞋子,用石頭做成的鞋底。
石履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石(石頭)和履(鞋襪)。石履的部首都是石,石的拼音是shi,履的拼音是lv。
石的筆畫數是五畫,履的筆畫數是十一畫。
石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國,人們用石頭制作的鞋子是一種特殊的鞋履形式,用于特定場合或特殊環境,如山地、泥濘地等。由于石頭硬質耐用,可以起到保護腳部的作用,所以石履在古代被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石履”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區别。古時候,石履的寫法可能更加繁複,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
1. 我們在博物館看到了古代的石履。
2. 傳說中的仙女總是穿着石履行走在大地上。
組詞可以通過石和履進行組合:
1. 石頭(shí tóu)- 岩石
2. 履行(lǚ xíng)- 執行
3. 履曆(lǚ lì)- 經曆
近義詞:石履的近義詞可以是石材鞋,表示用石頭做成的鞋子。
反義詞:石履沒有明顯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