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discipline]∶行軍無紀律
(2) [lose a war; be defeated]∶也指出戰失利
王師失律
(1).軍行無紀律。《易·師》:“師出以律,失律,兇也。”後以指戰事失利。《宋書·張永傳》:“﹝ 張永 ﹞以北讨失律,固求自貶,降號左将軍。” 唐 杜甫 《入衡州》詩:“老将一失律,清邊生戰場。”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六:“ 慶曆 壬年歲,王師失律於 西河 好水川 ,亡沒數巨将 劉平 、 葛懷敏 、 任福 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台灣之役》:“有旨以失律誅 郝壯猷 ,於是諸将鹹思進兵。”
(2).指詩、詞不合格律。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世多言 白樂天 用‘相’字,多從俗語作‘思必切’,如‘為問 長安 月,如何不相離’是也。然北人大抵以‘相’字作入聲,至今猶然,不獨 樂天 。老 杜 雲:‘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亦從入聲讀,乃不失律。”
“失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軍事領域
文學領域
軍事失利的引申
詩詞格律的偏差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不同語境用法,中的曆史記載及文學分析。
失律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失去秩序或規律,違背正常的狀态或行為。它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行為、組織或系統的運行狀态等。
失律的部首是失(纟),總筆畫數為10。
失律一詞由“失”和“律”兩個字組成。“失”意為丢失、遺失,表示喪失某種狀态或規範。而“律”指秩序、規矩,表示一種有序的運行方式。
失律的繁體字為失律。
在古代,失律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1. 在新任教授的課堂上,學生們非常失律,沒有注意聽講。
2. 這個組織由于領導層的失律,陷入了混亂的狀态。
失落、律己、失常、有失、守律。
混亂、無序、失序、雜亂。
有序、井然、規律、守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