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榴裙的意思、石榴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榴裙的解釋

朱紅色的裙子。亦泛指婦女的裙子。 南朝 齊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詩:“風捲蒲桃帶,日照石榴裙。” 唐 武則天 《如意娘》詩:“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明 葉憲祖 《夭桃纨扇》第一折:“丹初染,血尚湮,嬌紅争妬石榴裙。” 清 陳維崧 《臨江仙·贈柯翰周》詞:“好将斷腸句,寫徧石榴裙。” 老舍 《四世同堂》八八:“她,不光能盯住 美國 人、 英國 人,還能弄得 德國 人、 意大利 人、 法國 人、 俄國 人,一古腦都收在她的石榴裙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石榴裙是中國古代服飾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象征

石榴裙指朱紅色的裙子,後泛指女性服飾。其名稱源于顔色特征——裙色赤紅如石榴花,豔麗奪目。石榴多籽的特性被賦予多子多福的寓意,紅色則象征喜慶與生命力,因此石榴裙成為女性美的代名詞。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南朝時期初現于貴族階層,梁元帝《烏栖曲》中已有“芙蓉為帶石榴裙”的描寫。
  2. 鼎盛:唐代成為各階層女性流行服飾,尤受年輕女子青睐。武則天在《如意娘》中寫下“開箱驗取石榴裙”,白居易《長恨歌》中“血色羅裙”亦呼應此意象。
  3. 式微:唐代之後逐漸失去主流地位。

三、文化延伸

俗語“拜倒在石榴裙下”存在多種起源說法:

注:該詞在《漢語大詞典》《全唐詩》等典籍中均有記載,南朝何思澄“日照石榴裙”、清代陳維崧“寫徧石榴裙”等詩句均延續此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石榴裙

石榴裙是指女性穿的一種裙子,裙擺像石榴果實的形狀,因此得名。

該詞可以拆分為石、榴、裙三個字。其中,石的部首為石字旁,榴的部首為木字旁,而裙的部首為衣字旁。石榴裙的總筆畫數為18。

石榴裙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石榴作為一種具有濃厚象征意義的水果,常常被用來形容女性的美麗和富貴。石榴裙則是受到石榴果實形狀的啟發,特指裙子的裙擺呈現出石榴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石榴裙的寫法為「石榴裙」。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石榴裙的樣子稍有變化。其中,石字的上部為口字旁,榴字的上部為木字旁,裙字的上部為衤字旁。

以下是一些關于石榴裙的例句:

1. 她穿着一條紅色的石榴裙,顯得格外妖娆動人。

2. 這件石榴裙的設計非常獨特,引來了衆人的關注。

3. 女演員身穿石榴裙,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石榴、榴花、榴蓮、裙擺。

和石榴裙意思相近的詞有:裙子、裙裝、裙褲。

相反的詞可以是:短褲、長褲、褲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