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詩社。 唐 孟郊 《送陸暢歸湖州因憑題故人皎然塔陸羽墳》詩:“昔遊詩會滿,今遊詩會空。” 明 李開先 《李崆峒傳》:“簿書有暇,即招集名流為詩會。”《儒林外史》第十七回:“這位是 浦墨卿 先生。都是我們詩會中領袖。”
“詩會”是古代文人雅士以詩歌創作為核心的集會活動,多指詩歌社團或群體性的吟詩聚會。以下是詳細解釋:
詩會是文人自發組織的詩歌創作與交流活動,參與者通過吟詩、品評、切磋技藝來提升文學修養。其核心形式類似“詩社”,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的“詩會中領袖”即指此類社團的領導者。
詩會不僅是文學創作的載體,也體現了文人階層的精神追求和社交需求,成為古代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
如需了解近現代特定組織(如1932年成立的“中國詩歌會”),可參考相關文獻。
詩會指的是一種聚集詩人、文人士人的活動,通常在一定的場所舉辦,以朗誦、交流、創作詩歌為主。
詩會的拆分部首為讠和氵,拆分後的筆畫為8畫。
詩會一詞來源于晚唐文人之間詩歌創作的相互交流,最早出現于《文苑英華》中。繁體字為詩會。
在古時候,詩會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一種常見的寫法是詩會。
1. 今晚我們将參加一場詩會,與其他文人士人交流詩歌創作。
2. 他在詩會上朗誦了自己的新作,受到了熱烈的掌聲。
1. 詩人:創作詩歌的人。
2. 詩壇:指詩歌創作的領域。
3. 詩集:收集了多首詩歌的著作。
4. 詩歌:用優美的語言表達感情和思想的文學體裁。
1. 文學會:與詩會類似,聚集文人、學者讨論文學創作。
2. 詩社:類似于詩會,但更多指民間詩人、文人組成的團體。
1. 詩散:指詩會散場後,人們各自散去。
2. 孤詩:指孤獨創作的詩歌,與詩會的交流對話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