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誡的意思、十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誡的解釋

(1).佛教沙彌的十種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塗飾香鬘、不歌舞觀聽、不眠坐高廣嚴麗床座、不食非時食、不蓄金銀寶。《魏書·釋老志》:“其為沙門者,初修十誡,曰沙彌。”參閱《釋氏要覽·戒法》。

(2). 希臘 語DékaLógoi意譯。猶太教和*********的基本誡命。傳為上帝在 西奈山 上授予 摩西 ,共十條:除 耶和華 外不可信别的神;不可造偶像,拜偶像;不可妄稱 耶和華 的名;當守安息日為聖日;當孝敬父母;不可殺6*人;不可奸6*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貪戀他人的財物。各教派在條文的具體寫法上稍異。參閱《聖經·出埃及記》。

(3).摩尼教戒律之一。即:不拜偶像;不謊語;不貪;不殺;不淫;不盜;不詐僞或行邪道巫術;不二心;不惰;每日進行四次祈禱,實行齋戒和忏悔。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十誡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十誡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化内涵

一、基本釋義

“十誡”指猶太教與基督教的核心戒律,源于《聖經·出埃及記》,是上帝通過摩西向以色列人頒布的十條道德與宗教準則。漢語中,“誡”意為“警告、規勸”,“十誡”即十條神聖誡命,強調對神的忠誠及人際倫理規範。

二、具體内容與宗教背景

根據《聖經》記載,十誡内容如下(精簡表述):

  1. 獨尊上帝,不可崇拜他神;
  2. 禁止制造與跪拜偶像;
  3. 不可妄稱上帝之名;
  4. 守安息日為聖日;
  5. 孝敬父母;
  6. 不可殺人;
  7. 不可奸淫;
  8. 不可偷盜;
  9. 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10. 不可貪戀他人財物。

    其核心是确立神權至高性與社會基本道德秩序,成為西方法律與倫理的重要基石。

三、漢語詞典的權威解釋

《漢語大詞典》定義“十誡”為:“猶太教、基督教的十條戒律。包括崇拜唯一上帝、不可殺人、不可奸淫等。” 此釋義突出其宗教屬性與道德約束力。而《辭海》進一步指出,十誡“構成《舊約》律法的基礎”,強調其在宗教文本中的根本地位。

四、文化影響與現代意義

十誡不僅是宗教教義,更深刻影響了西方文明: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
  3. 《聖經·出埃及記》第20章,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出版。
  4. 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中對十誡倫理觀的解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網絡擴展解釋

“十誡”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核心道德準則,源于《聖經·出埃及記》,由上帝通過摩西在西奈山頒布。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起源與背景

十誡(又稱“十條誡命”)首次記載于《聖經·出埃及記》第20章,是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基石。猶太教和基督教将其視為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準則,天主教和東正教在表述上略有差異,但核心内容一緻。

二、具體内容(猶太教/基督教版本)

  1. 唯一信仰:除耶和華外不可信奉其他神明。
  2. 禁止偶像崇拜:不可制造或跪拜任何偶像。
  3. 不可妄稱神名:禁止以神的名義發虛假誓言。
  4. 守安息日:第七日需停止勞作,作為聖日紀念神的創造。
  5. 孝敬父母:尊重父母以獲神賜福。
  6. 不可殺人:禁止剝奪他人生命。
  7. 不可奸淫:維護婚姻與性關系的純潔性。
  8. 不可偷盜:保護他人財産權。
  9. 不可作假見證:禁止誣陷或诽謗他人。
  10. 不可貪戀他人所有:包括財物、配偶等。

三、其他宗教中的類似概念

四、意義與影響

十誡奠定了西方社會倫理基礎,前四誡規範人與神的關系,後六誡規範人際交往。它不僅是宗教教義,也被視為早期法律雛形,對現代法律體系(如禁止殺人、偷盜等)有深遠影響。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教派的表述差異或曆史演變,可參考《聖經》原文或宗教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寶鼎剝放爆烞八矢才伎蠶缫岑樓齊末暢利禅院超卓刍藳辍食叢萃錯绮打火刀擔負憚服地格二線俸糈紛營告揖歸款鴻範棘木之下今是昨非記述基業抗生素刻薄拉拉勞窘棱邊煉精聯職理直氣壯立錐之地岷邛默示凝祥池平吞乾巴利脆啟處熱荒人傑任勞三案射鲋沈粹樹枝貪強痰桶梯城梯脔同歲頭直上文昌纏鬥溫濡幰衣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