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骨未寒的意思、屍骨未寒的詳細解釋
屍骨未寒的解釋
寒:變冷。屍骨尚未冷透。指人剛死不久。
詞語分解
- 屍骨的解釋 屍體腐爛後留下的骨架丈夫屍骨未寒,我不能再嫁 ,又稱;屍骸;詳細解釋同“ 屍骨 ”。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一:“王利其生,妾利其死,願以屍骨賜 憑 合葬。”死者的遺骨。 蕭三 《蔣軍士兵歌》
- 寒的解釋 寒 á 冷,與“暑”相對: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帶。寒戰。寒噤。寒食(節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從這一天起不生火做飯,也有的地區把清明當作“寒食”)。寒喧。寒來暑往。唇亡齒寒。 害怕:寒心。 窮困,
網絡擴展解釋
“屍骨未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拼音:shī gǔ wèi hán
- 字面解釋:屍骨尚未完全冷卻,形容人剛去世不久。
- 引申義:常用來批評他人急不可待的行為,或表達對逝者未得妥善安置的痛心()。
二、出處與典故
- 出處:明代施耐庵《水浒全傳》第六十回,原文提到晁蓋臨終遺言後,衆人感歎“骨肉未寒”以強調逝者剛離世()。
三、用法與例句
- 典型語境:
- 批評他人急迫行動,如:“他屍骨未寒,便有人争奪遺産。”()
- 表達對逝者的追念,如:“戰士屍骨未寒,怎能與敵人和談?”()
- 感情色彩:多含貶義或悲憤情緒。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骨肉未寒()。
- 反義詞:墓木已拱(指逝者已故多年,墳墓的樹木長成,)。
五、擴展說明
成語中的“寒”指體溫冷卻,古人以體溫判斷死亡時間,故用“未寒”強調時間短暫()。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冒犯逝者親屬。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屍骨未寒的含義
《屍骨未寒》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罪惡的行為或者悲慘的事件還沒有完全平息,而又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屍骨未寒》可以拆分為“屍”、“骨”、“未”和“寒”,其中“屍”表示屍體,部首為“屍”;“骨”表示骨骼,部首為“骨”;“未”表示還未,部首為“木”;“寒”表示冷,部首為“宀”。
在筆畫方面,“屍”共有3畫,“骨”共有9畫,“未”共有5畫,“寒”共有12畫。
來源和繁體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和文學作品,用以形容連續不斷的血案或災難。
繁體字的寫法為《屍骨未寒》(屍骨未寒)。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以《屍骨未寒》為例,古代寫法可以是:“屍骨未寒”或者“屍骨未涵”。
例句
1. 前不久發生的連環殺人案,尚未告破,而今又來了個屍骨未寒的搶劫事件。
2. 這個城市剛剛經曆了一場災難,屍骨未寒,卻又遭受了另一個災害的襲擊。
相關詞語
組詞:屍骨無存(形容屍體已經完全消失)、屍位素餐(形容虛位以待,沒有任何職位實質權力的人)。
近義詞:前事未已、冤魂未散。
反義詞:過去式了結、殘骸清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