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參謀、參軍的敬稱。 唐 杜甫 《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詩:“參卿休坐幄,蕩子不歸鄉。” 唐 耿湋 《送绛州郭參軍》詩:“人傳府公政,記室有參卿。”
“參卿”是古代對參謀、參軍等職位的敬稱,主要用于文獻或詩歌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參卿”由“參”(指參謀、參與)和“卿”(古代尊稱)組合而成,特指對軍中參謀或地方參軍等文職官員的敬稱。例如唐代杜甫在《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中寫道“參卿休坐幄”,即用此稱代官職。
曆史背景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唐代文獻,如耿湋《送绛州郭參軍》提到“記室有參卿”,表明其用于描述地方官員的幕僚角色。宋代黃庭堅的詩句“天子命我參卿事”進一步說明其延續至後世文人的書面表達。
相關考證
部分學者認為,“參卿”可能因古代軍事或行政體系中參謀、參軍職位的重要性而産生尊稱,但具體起源尚無定論。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歌中的用例或曆史職官制度,可參考《全唐詩》或《唐六典》等典籍。
參卿(cān qīng)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由“參”和“卿”兩個字組成。以下是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介紹。
參:部首是“厶”,總筆畫數為8。 卿:部首是“卩”,總筆畫數為6。
“參卿”最初出現在《史記·衛将軍騎》,意為輔佐君主的臣子。
繁體字“參卿”。
在古代,字形寫作“參卿”。
1. 他被封為參卿,成為國家的重要謀士。 2. 參卿之職乃國家之棟梁。
參與、參觀、參謀、卿身、卿騎、卿信。
輔佐者、謀士、參謀。
敵對者、對立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