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去平衡。《世界經濟導報》1986.3.17:“消費基金的膨脹帶來消費水平的超前和結餘購買力的高度擴張,引起消費性投資膨脹,導緻國民經濟失衡。”
“失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失去平衡或均衡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由“失”(失去)和“衡”(平衡)兩字構成,指原本穩定的狀态被打破,導緻不協調或不穩定。常見于描述社會、經濟、心理等領域的非均衡現象。
失衡既是破壞原有秩序的表現,也可能成為向新平衡過渡的契機。例如經濟失衡可能推動政策調整,心理失衡可促使人尋求心理疏導。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具體語境例句進一步理解該詞的動态使用。
失衡是指某物或某種狀态的不平衡、不穩定。該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大”部首,右邊是“㠭”部首。根據筆畫數目計算,失衡共有11畫。
失衡一詞最早來源于我們國家的語言文字,是漢字中的一個詞彙。在繁體字中,失衡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失衡的表達方式可能有所變化。然而,失衡作為一個現代詞彙,其寫法一直保持不變。
例句:
1. 過度使用手機會導緻身體和心理失衡。
2. 張先生的投資組合出現了失衡現象,需要及時調整。
1. 失調:指某種關系或狀态的不協調,與“失衡”意思相近。
2. 平衡:指事物在各方面保持穩定,與“失衡”是相反的概念。
組詞: 1. 失調 2. 失重 3. 失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