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醉後的體态,如玉山傾頹。亦用為對醉人的美稱。語本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禦》詩:“滿巵那可灌,頽玉不勝扶。” 宋 範仲淹 《贈張先生》詩:“朱絃冉冉奏,金醴遲遲傾。相勸 綺季 徒,頽玉信縱橫。” 清 陳維崧 《解語花·詠美人捧觞和王元美韻》詞:“軃煙鬟,縹色杯輕,帳裡圍頽玉。”參見“ 玉山倒 ”。
“頹玉”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本義解析(出自) 由“頹”(衰敗)與“玉”(美石)組合而成,字面指玉石因年代久遠或人為損壞失去光澤,引申為事物由盛轉衰的狀态。例如可形容建築殘破、文化沒落等場景。
二、文學引申義(綜合、、) 源自《世說新語·容止》中描寫嵇康醉态的典故:“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後演變為:
區分要點:現代使用中,表“衰敗”的本義較少見,多用于文學化表達;而“醉态美”的引申義因典故傳播更廣,常見于古詩文或仿古創作中。具體釋義需結合文本語境判斷。
頹玉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質地松軟,色澤黯淡的玉石。常用來形容玉石在長時間的風化、磨損等作用下失去原有的光澤和美麗。
頹玉的部首是玉(王字旁),由14個筆畫組成。
頹玉一詞最早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形容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熱情逐漸衰退的情感。後來擴展為形容玉石的狀态。
頹玉的繁體字為頹玉。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頹玉的形狀稍有不同,玉字部分的上邊緣呈現一條弧線,整體形狀更加優美。
1. 那顆原本晶瑩剔透的玉佩在歲月的痕迹下變得頹玉一般,毫無光澤。
2. 他的面容透露出一種頹玉般的蕭索,似乎失去了生活的激情和活力。
頹喪、頹敗、頹勢
沉悶、黯然、暗淡
晶瑩、光澤、明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