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阇梨的意思、阿阇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阇梨的解釋

見“ 阿闍黎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阿阇梨(梵文:Ācārya)是佛教中的重要稱謂,其解釋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一、詞源與基本定義

阿阇梨為梵語音譯,意譯為「軌範師」或「導師」,指能規範弟子行為、傳授佛法并堪為楷模的高僧。在古印度婆羅門教中,原指傳授《吠陀》經典的老師,後佛教沿用此稱呼,強調其教導與示範的雙重職能。

二、佛教中的具體職能

  1. 受戒導師:在戒律傳授中承擔關鍵角色,包括:
    • 得戒阿阇梨:授戒儀式中的核心戒師
    • 羯摩阿阇梨:主持戒律儀式的戒師
    • 教授阿阇梨:講解戒律威儀的導師
  2. 日常指導:
    • 依止阿阇梨:指導弟子起居修行的日常導師
    • 受經阿阇梨:教授佛經義理與讀誦方法的經師

三、資格與地位要求

需具備「衆德兼備」的修為,既是佛法權威,又是道德楷模。《四分律》強調阿阇梨與弟子應建立「如父如子」的深厚關系。

四、稱謂變體與文化影響

該詞在漢傳佛教中有多種音譯形式,如阿遮利耶、阿舍梨等,略稱「阇梨」。藏傳佛教中對應「洛本」(Lopön),日本真言宗則特指完成密法傳承的宗師。

五、現代應用

當代佛教仍沿用此稱謂,多用于尊稱精通戒律或密法傳承的高階法師,尤其在傳戒法會或密教灌頂儀式中不可或缺。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阇梨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釋迦牟尼佛(又稱阿阇梨佛)的尊稱。現在讓我們來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筆畫: 部首(Component):阝(邑) 筆畫(Stroke Count):14畫 阿阇梨這個詞來源于梵語中的“Arhat”,意為“圓滿的人”或“得道者”。在佛教中,阿阇梨是指已經達到解脫和覺悟的衆生,他們超脫了生死輪回,得到了徹底的解脫。 繁體字的寫法通常是「阿闍梨」。 在古代漢字中,阿阇梨的寫法不盡相同。例如在《莊子·天運》一書中,阿阇梨被寫作「阿濑梨」。這也反映了漢字的演變和書寫習慣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佛祖是衆生的導師,我們要學習阿阇梨的智慧和慈悲心」。 組詞方面,常見的組詞有「阿阇梨果」(佛果)、「阿阇梨龍」(佛龍)等。 近義詞包括「菩薩」、「羅漢」等,它們也都指代佛教中得道的聖人。 反義詞可以認為是「凡夫俗子」,表示那些還未脫離輪回的衆生。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