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阇梨的意思、阿阇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阇梨的解釋

見“ 阿闍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阿阇梨(ā shé lí)是梵語"ācārya"的音譯詞,指佛教中具有教授弟子資格的僧人,特指精通戒律、能為弟子授戒傳法的高階導師。該詞最早見于唐代佛經譯本,《四分律行事鈔》載"阿阇梨,此雲教授",表明其核心職能為傳道授業。

在佛教制度中,阿阇梨需具備三方面資質:一者精熟戒律儀軌,二者通曉顯密教法,三者具足十年以上修行資曆。據《大日經疏》記載,密教阿阇梨須通過灌頂儀式獲得傳法資格,方可主持法事、傳授密咒。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阿"為梵語敬語前綴,"阇梨"對應"ācārya"詞根,原意為"規範行為者"。該詞在漢傳佛教中衍生出多種稱謂體系,如受戒阿阇梨(傳戒師)、羯磨阿阇梨(戒律監督)、教授阿阇梨(佛法導師)等細分職能。

現代佛教研究中,阿阇梨制度被視作僧團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佛教學者呂澂在《印度佛學源流略講》中指出,這一制度對佛教義理的标準化傳承起到關鍵作用,尤其在密宗修行體系中,阿阇梨與弟子的關系構成密法傳承的核心脈絡。

權威文獻可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阿阇梨(梵文:Ācārya)是佛教中的重要稱謂,其解釋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一、詞源與基本定義

阿阇梨為梵語音譯,意譯為「軌範師」或「導師」,指能規範弟子行為、傳授佛法并堪為楷模的高僧。在古印度婆羅門教中,原指傳授《吠陀》經典的老師,後佛教沿用此稱呼,強調其教導與示範的雙重職能。

二、佛教中的具體職能

  1. 受戒導師:在戒律傳授中承擔關鍵角色,包括:
    • 得戒阿阇梨:授戒儀式中的核心戒師
    • 羯摩阿阇梨:主持戒律儀式的戒師
    • 教授阿阇梨:講解戒律威儀的導師
  2. 日常指導:
    • 依止阿阇梨:指導弟子起居修行的日常導師
    • 受經阿阇梨:教授佛經義理與讀誦方法的經師

三、資格與地位要求

需具備「衆德兼備」的修為,既是佛法權威,又是道德楷模。《四分律》強調阿阇梨與弟子應建立「如父如子」的深厚關系。

四、稱謂變體與文化影響

該詞在漢傳佛教中有多種音譯形式,如阿遮利耶、阿舍梨等,略稱「阇梨」。藏傳佛教中對應「洛本」(Lopön),日本真言宗則特指完成密法傳承的宗師。

五、現代應用

當代佛教仍沿用此稱謂,多用于尊稱精通戒律或密法傳承的高階法師,尤其在傳戒法會或密教灌頂儀式中不可或缺。

别人正在浏覽...

白駒辦公室八萬四千倍心便士蔡莽塵編逞麗粗識喋盟頂缸低三下四飛金汾潞憤滿分子關鼓鬼臉青罕見缋緌捷疾鬼九色冷鼻凹連史鱗宗介族麥信泥沈翩翩風度輕財好義窮神觀化七市仁恤戎戍桑給巴爾山屏山浦伸出生桑之夢神秀事必躬親失怙矢石之難世俗之見疏影死巷祀禜酸切貪生畏死坦塗條辯銅獸符馱水棍王侯孫忘年之交危視無量劫下周析辨詭詞協查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