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頹唐輕慢。 宋 沉括 《夢溪續筆談》:“ 王荊公 贈弟 和甫 詩雲:‘老我銜主恩,結草以為期。’言‘老我’則語有情,上下句皆有惜老之意。若作‘我老’,與‘老我’雖同,而語無情,詩意遂頽惰。”
(2).衰頹怠惰。 明 黃绾 《明道編》卷六:“近來用功,雖有是處,隻是不曾着實理會,優遊放過,所以頽惰昏塞,皆此故也。”《明史·駱問禮傳》:“陛下當明作於上,敕諸臣奮勵於下,以挽頽惰之風。”
“頹惰”是一個由“頹”和“惰”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兩個字的字義及組合後的語境來理解:
字義分解
組合含義
“頹惰”形容一個人精神萎靡不振且行為懶散消極 的狀态,既包含内心的低落、喪失動力,也表現為行動上的拖延或無所作為。例如:
長期失業後,他陷入頹惰,整日渾渾噩噩。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因挫折、壓力或長期負面情緒導緻的綜合性消極狀态,常見于文學或口語中批評缺乏進取心的表現。
近義詞對比
“頹惰”是身心雙重的消極狀态,需通過調整心态和行動逐步改善。
頹惰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懶惰且無動力的狀态。這個詞可以分解為兩個部首和七個筆畫。其中,“颣”部表示“顔面”和“見”,意味着一個人被顔面所以,而“馬”部則表示這個字的發音,用來幫助讀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時候,這個字的寫法為“頹惰”,該字采用了繁體字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關于頹惰的例句:
下面是一些由“頹惰”組成的詞語:
與頹惰近義詞相似的詞語有“懶惰”和“懶散”。而與頹惰相反的詞語有“勤奮”和“積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