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圖畫文字的意思、圖畫文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圖畫文字的解釋

文字的早期形态。漢字的圖畫文字多指圖畫性很強的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 唐蘭 《中國文字學·三書》:“象形象意是上古期的圖畫文字,形聲文字是近古期的聲符文字,這三類可以包括盡一切 中國 文字。” 梁東漢 《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早期的圖畫文字是圖畫形式的文字,它比後來的象形字更‘象形’,更多圖畫的色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圖畫文字是漢字發展早期階段的表意符號系統,指通過具象圖形直接記錄語言信息的原始文字形态。根據《漢語大詞典》定義,其特點是“用圖形表示事物或概念,尚未形成固定的音義結合體”。此類文字主要見于新石器時代陶器符號、商周青銅器族徽及甲骨文中部分未完全符號化的象形字(如“日”“月”“山”等基礎字符)。

從文字學角度分析,圖畫文字包含三重特性:

  1. 象形性:直接摹寫事物輪廓,如甲骨文“虎”字突顯獠牙與斑紋;
  2. 表意性:通過圖形組合表達抽象概念,如“明”由日月并列構成;
  3. 未形成體系:字符形态、大小、排列尚未标準化,存在一詞多形現象。

需注意圖畫文字與成熟象形文字的區别:前者屬于“文字畫”到“詞符文字”的過渡形态,後者已具備固定音義關聯和組合規則。文字學家裘錫圭在《文字學概要》中指出,商代甲骨文中僅約38%為圖畫文字遺存,多數已演變為記號字。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甲骨文編》
  3.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

網絡擴展解釋

圖畫文字是文字的早期形态,也被稱為原始文字,具有以下特點:

一、定義與基本概念

  1. 核心含義
    圖畫文字指通過簡化的圖形符號記錄語言信息的表達形式,是文字發展的雛形階段。漢字中的圖畫文字主要指象形文字(如“日”“月”)和象意文字(如“上”“下”),這類文字具有高度的圖畫性特征。

  2. 語言關聯性
    與單純圖畫不同,圖畫文字與有聲語言直接關聯,能記錄語言中詞的聲音和意義。


二、主要特點

  1. 形态特征

    • 以勾勒對象輪廓或特征為主,不追求細節逼真,僅需達到可辨識的目的。
    • 尚未形成固定的語詞對應關系和特定讀音,嚴格意義上不屬于成熟文字體系。
  2. 功能演變
    圖畫文字逐步從原始部落傳遞信息(如北美、非洲等地使用)發展為象形文字,最終演變為現代漢字。


三、與圖畫的區别

維度 圖畫文字 圖畫
目的 記載信息、輔助記憶 藝術性描摹事物
表現形式 簡化輪廓,突出特征 追求細節逼真
語言關聯性 與特定詞語關聯 無固定語言關聯

四、實例與發展

圖畫文字作為文字發展的初級階段,在人類文明進程中起到橋梁作用,為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體系奠定基礎。需注意區分其與藝術繪畫、成熟文字體系的本質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報享剝極必複采善察聽成器創業川渟嶽峙垂命玚珌惡躁發悟工薪呱泣故吾橫搶武奪浣衣局彙茅火鋸酒缗酒樽決一死戰軍漢客塗口角炎曠蕩騾轎邏卒慢黩沒精沒彩麋鬻磨榨鬧籃年紙凝緩畔散盼想樸悍屏戶貧人前對喬忿輕暢騎竹诠除認爲如湯沃雪誓戒收擇棠銕天發神谶碑天王星鲀形目畏恐委葉委知無定準吳岫悟主夏令時顯祖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