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推盪 ”。
亦作“ 推蕩 ”。1.推移。《易·繫辭上》“八卦相盪” 三國 魏 韓康伯 注:“相推盪也。言運化之推移。” 宋 王曾 《有物混成賦》:“縱陰陽之推盪,我質難移。”
(2).推動搖蕩;振蕩。《太平廣記》卷一一○引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觀其鏁械,如覺緩解,有異於常,聊試推蕩,摧然離體。” 清 黃宗羲 《錢圯軒七十壽序》:“近頗矜慎,而文亦波瀾推盪。” 清 陳其元 《庸閑齋筆記·遊泰西花園記》:“於疎篁密棘中,插鞦韆一架,上貫雙緪,挽棠木小舟,中坐一少年客,洋人推蕩以為戲。” 郭沫若 《女神·岸上》:“海灣中喧豗着的濤聲,猛烈地背後推蕩。”
“推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方面解釋:
推移
指事物因時間、力量或環境變化而産生的移動或演變。
推動搖蕩;振蕩
既指物理上的推動、搖動,也可用于抽象層面的影響或情感波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代文獻解析。
《推蕩》這個詞來自于漢語中的動詞,表示搖動、震動的意思。
《推蕩》的拆分部首為手和艾,總共有10畫。
《推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宋書·分省郡縣表》一書中。
《推蕩》的繁體字為「推蕩」。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推蕩的字形略有不同。推字相同,蕩字是「框」形旁加上「亡」,代表一種混亂、震動的意象。
1. 岩石間的小溪輕輕推蕩,發出悅耳的流水聲。
2. 他推蕩着手中的圓盤,竟然破了紀錄。
推測、推動、蕩漾
搖動、晃動、震動
穩定、安甯、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