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谒的意思、投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谒的解釋

投遞名帖求見。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侮谑》:“﹝ 範液 ﹞曾為詩曰:‘舉意三江竭,興心四海枯。南遊 李邕 死,北望 守珪 殂。’ 液 欲投謁二公,皆會其淪躓,故雲。”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微詞·神童》:“ 趙司寇 乃 費閣老 同年,每投謁,書‘年晚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投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投遞名帖求見,多指通過正式禮節拜訪他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二、出處與文獻引用

  1. 唐代記載
    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提到範液因欲拜見李邕、守珪而作詩,但因二人境遇不佳未能如願,體現了“投谒”的實際場景。
  2. 《紅樓夢》例證
    第一回中,賈雨村通過投谒仕宦之家謀求立足之地,反映了古代社會人際關系的運作方式。

三、用法與語境


四、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投谒”一詞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學或曆史時仍具意義,可類比為“遞名片拜訪”或“正式求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社交禮儀或名帖制度,可參考《封氏聞見記》《紅樓夢》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投谒

投谒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投(tóu)和谒(yè)。

投字的部首是手(扌)部,總共包含3個筆畫。谒字的部首是讠(讠)部,總共包含10個筆畫。

投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制,在古代,臣子或官員向君主上表或朝見時使用的詞彙。它的意思是投降、拜見、向上級緻意。

在繁體字中,投谒的寫法是投謁。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投字的古代寫法是(tóu),谒字的古代寫法是(yè)。

以下是投谒在句子中的例句:

  1. 臣舉手投谒,請陛下吩咐。
  2. 他一臉敬畏地投谒着村長。
  3. 投谒之禮要從心開始。

組詞:投身、投票、谒見、谒神。

近義詞:拜見、參拜、進見。

反義詞:抗旨、拒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