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肆的意思、偷肆的詳細解釋
偷肆的解釋
苟且恣肆。《新唐書·烏承玼傳》:“ 承玼 勸 思明 曰:‘ 唐 家中興,與天下更始, 慶緒 偷肆晷刻,公殆與俱亡。有如束身本朝,湔洗前污,此反掌功耳。’”《明史·白圭傳》:“ 圭 言鎮巡官偷肆宜治。”
詞語分解
- 偷的解釋 偷 ō 竊取,趁人不知時拿人東西:偷竊。偷吃。小偷兒(島 )。 行動瞞着人:偷偷。偷看。偷聽。偷渡。偷襲。 * 。偷天換日(喻暗中改變重大事物的真相以欺騙别人)。 抽出時間:偷空兒。偷暇。偷閑。 苟且:
- 肆的解釋 肆 ì 放縱,任意行事:肆口。肆虐。肆意。放肆。肆無忌憚。 盡,極:肆力(盡力)。肆目。肆勤。 陳列,陳設:肆筵。 古代指人處死刑後暴屍示衆:肆諸市朝。 店鋪:市肆。茶坊酒肆。 “四”的大寫。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偷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ōu sì,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解讀:
一、基本解釋
核心含義:指行為上的苟且敷衍且放縱恣意,即既缺乏原則性又肆意妄為。
二、詳細說明
-
字義拆分
- 偷:本義為“暗中竊取”,引申為敷衍、得過且過(如“偷安”)。
- 肆:意為放縱、不受約束(如“肆意妄為”)。
組合後強調不認真行事且放縱自我 的雙重含義。
-
古籍例證
- 《新唐書·烏承玼傳》提到“慶緒偷肆晷刻”,指安祿山之子安慶緒苟且放縱、行事短視。
- 《明史·白圭傳》中“鎮巡官偷肆宜治”,批評官員敷衍渎職且濫用職權。
三、注意事項
- 易混淆詞:需與“竊肆”(指暗中侵犯、橫行無忌)區分,兩者含義不同。
- 部分資料差異:少數來源(如)将其解釋為“偷偷摸摸的行為”,可能與方言或誤傳有關,但主流文獻均以“苟且恣肆”為準。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形容缺乏責任感、行為放縱 的狀态,如批評官員渎職或描述曆史人物的短視行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偷肆》的意思
《偷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不正當地侵占、盜竊財物。這個詞常用于描述盜賊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偷肆》的部首是「⺈」(偷的部首是⺥,肆的部首是⺼)。它總共包含10個筆畫。
來源
《偷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使用。偷的意思表示不當地竊取,肆的意思表示肆無忌憚地行事。合起來用于形容一種不正當的行為,即盜竊。
繁體
《偷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偷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偷肆」的寫法并無顯著的變化。
例句
1. 他被指控偷肆了名畫藏家的財物。
2. 這個小偷肆無忌憚地在商店裡行竊。
組詞
組詞:偷竊、偷盜、小偷、盜賊、竊賊、偷工減料。
近義詞
近義詞:盜竊、竊取、行竊。
反義詞
反義詞:正當、合法、公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