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長民的意思、長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長民的解釋

為民之長;官長。古指天子、諸侯,後泛指地方官吏。《禮記·缁衣》:“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 * 德壹。”《孔子家語·入官》:“上者尊嚴而危,民者卑賤而神。愛之則存,惡之則亡,長民者必明此之要。” 宋 蘇轍 《郭逵自緻仕起知潞州》:“擢從解組之餘,復寄長民之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長民"是古漢語中具有政治倫理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長"作動詞時讀作zhǎng,表示統領、管理之義。《漢語大詞典》釋為"統率、執掌","民"指百姓群體,故"長民"即指治理民衆的職責。《辭源》引《周禮·地官》注:"長民者,謂司徒主民衆也"(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辭源》第三版)。

二、詞源考據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周官》:"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孔穎達疏解"均四海"即"長民之任"。在《論語·憲問》中,孔子強調"長民者,寬則得衆",體現儒家仁政思想(來源:《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影印本;《四書章句集注》朱熹撰)。

三、曆史流變 漢代以降發展為特定官職稱謂,《漢書·百官公卿表》載:"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顔師古注:"萬戶以上為令,減萬戶為長"。至明清時期演變為地方行政長官的統稱,《明史·職官志》有"府設知府,州設知州,縣設知縣,皆為長民之官"的記載(來源:《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長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長民”指為民之長或擔任官長的人,最初特指天子、諸侯等統治者,後逐漸泛指地方官吏。例如《禮記·缁衣》中提到:“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強調統治者需以身作則規範民衆行為。

二、發音與結構

三、經典文獻出處

  1. 《禮記·缁衣》:強調統治者需通過自身行為引導民衆。
  2. 《孔子家語·入官》:“長民者必明此之要”,指出為官者需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
  3. 宋代蘇轍《郭逵自緻仕起知潞州》:“復寄長民之任”,體現該詞在曆史演變中逐漸指向地方官吏。

四、引申含義

部分文獻(如)提到其作為成語的象征意義,即形容品德高尚、長期為民衆奉獻的人,但此用法較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五、近義詞與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禮記》或《孔子家語》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暗寫百星杯渡标征鄙稱除患興利打撺打令膽大心雄丹臼大觿頂漿端午豐筱負局先生關鏁憨急汗邪橫海志衡笄鶴嘴鋤闳富虹旌紅輪回絶角落竫言金星礜浚恒髡刖賃約輪值買放買笑錢瞑氛滂潤謙毖褰裳清薄泣岐路雀離佛圖然雖人果榮薦榮聲神仙署是用壽征說事陶令株天府讬紙枉妝危棘問膳五禮獻納使笑嫔小巫諧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