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樓的意思、筒子樓的詳細解釋
筒子樓的解釋
[tube-shaped apartment] 中間是一條長長的通道、兩旁是房間的樓房。多作宿舍用
詞語分解
- 筒的解釋 筒 ǒ 粗大的竹管。 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煙筒。郵筒。筆筒。 衣服等的筒狀部分:袖筒兒。靴筒。筒裙。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筒子樓是20世紀60至80年代中國城市中廣泛存在的一種特殊住宅形式,主要因計劃經濟時期住房緊張而産生。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結構特征
筒子樓又稱“赫魯曉夫樓”或“兵營式建築”,其核心特征是:
- 長走廊串聯單間:每層樓由一條貫穿式走廊連接多個獨立單間,走廊兩端通風,形似筒狀得名;
- 公共設施共用:衛生間、廚房、洗漱區集中在樓道兩端,供全樓層住戶共享;
- 居住面積狹小:單間面積普遍為10-20平方米,常容納2-3代人共同生活。
二、曆史背景與功能演變
- 起源背景: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産物,筒子樓最初由企事業單位的辦公室或單身宿舍改造而成,用于緩解住房短缺問題;
- 建設高峰期:60年代起大規模修建,延續至80年代住房制度改革前;
- 功能轉型:從臨時性宿舍逐漸轉變為長期家庭住宅,承載了數代人的婚育、育兒等生活場景。
三、社會文化意義
- 集體生活縮影:公共廚房和走道成為鄰裡社交空間,形成獨特的“走廊文化”;
- 時代記憶載體:作為計劃經濟時期的居住符號,見證了物資匮乏年代的生活智慧與社群關系;
- 建築遺産價值:現存部分筒子樓已改造為文化保護項目,成為城市發展史的重要物證。
數據補充:據《北京舊城居住建築年鑒》統計,截至2000年,北京市區仍有約12%的居民居住在筒子樓中(需查證最新數據可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筒子樓的意思
筒子樓是指中國傳統建築中一種特殊的樓房類型,也稱為筒樓。它是由多個居民單元(筒子)構成的多層樓房,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獨立出入口和生活設施。筒子樓一般是城市住宅建築中較為常見的形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筒子樓的部首是「立」,總計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筒子樓」一詞源于北方方言,最早出現在中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建築材料市場上。梁實秋先生以此為名,創作了同名小說,使得該詞被廣泛使用。在繁體中,「筒子樓」可以寫作「筒子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筒子樓」這個詞并不常見,所以沒有具體的古漢字寫法。
例句
1. 在這座城市裡,有許多筒子樓,住滿了人們。
2. 筒子樓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居民的居住需求。
組詞
筒樓、樓房、住宅、出入口、居民
近義詞
民居、住址、公寓、高層樓
反義詞
平房、鄉村小屋、矮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