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冶銅鑄币。《漢書·食貨志下》:“鐵布銅冶,通行有無,備民用也。” 金少英 集釋:“ 錢大昭 曰:‘ 閩 本鐵作錢。’按:前已言鐵為田農之本,此不當重出。下又雲‘通行有無’,則鐵字應為錢字無疑。錢布謂币,銅冶則熔鑄錢布也。”
“銅冶”一詞的釋義如下:
1. 核心定義
指冶銅鑄币的工藝或産業。該詞源自古代經濟與手工業,特指通過冶煉銅礦來鑄造錢币的活動。
2. 出處與考證
最早見于《漢書·食貨志下》:“鐵布銅冶,通行有無,備民用也。”其中“鐵布”指鐵錢,“銅冶”即鑄造銅币的工藝。學者金少英在注釋中提到,此處的“鐵”應為“錢”的誤寫,結合上下文,“銅冶”更側重銅币鑄造的職能。
3. 延伸含義
4. 相關争議
部分版本《漢書》記載存在“鐵布”與“錢布”的文本差異,但結合上下文,“銅冶”的鑄币含義已為學界共識。
銅冶是指對銅的冶煉和加工。這個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銅”和“冶”。銅是一種金屬元素,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熱傳導性,廣泛用于制作各種器物和工具。而“冶”則是指金屬冶煉的過程。
銅冶的部首分别是“钅”和“冖”。部首“钅”表示與金屬相關的事物,而“冖”則表示與蓋覆、覆蓋有關。根據這兩個部首,可以将銅冶的筆畫數計算為13畫。
銅冶作為一個詞彙,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的冶鑄工藝中,銅冶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在繁體字中,銅冶的寫法仍然保留着“銅冶”的形式。繁體字的銅冶在形态上更加複雜,但在意義上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銅冶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曆史文獻的記載,古時的銅冶在一些方言中可能寫作“銅冶”或“銅冶煉”等。這些寫法與現代的“銅冶”在意義上是相近的。
1. 在古代,銅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手工藝,銅制品在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 現代工業時代的到來,使得銅冶工藝得到了革新和提升。
銅冶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一些專業術語,例如銅冶技術、銅冶工藝、銅冶煉等。
銅冶的近義詞可以包括鐵冶、金冶等,因為它們都是金屬的冶煉和加工。而銅冶的反義詞可能沒有一個明确的詞彙,但在概念上可以與非金屬相關的詞彙相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