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眸子明而不正。《釋名·釋疾病》:“眸子明而不正曰通視,言視通達目匡一方也。”一說,為瞋視貌。 王先謙 疏證補引 王啟原 曰:“通視祗能旁達。《説文》:‘ 吳 楚 謂瞋目顧視曰眮。’顧視則亦旁達,蓋字本為眮,然非疾病之容。”
(2).天神名。《淮南子·墬形訓》:“ 通視 ,明庶風之所生也。” 高誘 注:“ 通視 ,天神也。”
(3).猶遍視;通覽。《後漢書·馮衍傳下》:“通視千裡,覽見舊都,遂定塋焉。”
(4).指能見度。《人民日報》1972.8.29:“第二天大家起早爬山,重新造标,最後把鋼标造在通視良好的山頂上。”
“通視”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軍事地形學與工程測量()
指兩點之間視線是否通暢。若存在障礙物(如山體、樹木)阻擋視線,則稱為“不通視”。應用場景包括:
金融領域擴展釋義()
在投資中引申為“對市場環境的全面觀察與理解”,例如通過分析行業趨勢識别機會與風險。
《通視》是由「通」和「視」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它是一個動詞,表示“能夠看到、看清楚”之意。
「通」的拆分部首是「辶」,總共有6個筆畫;「視」的拆分部首是「見」,總共有7個筆畫。
「通視」這個詞最初來源于古代漢語,形成于漢代,意為“能夠看見遠處的事物”。在《莊子·逍遙遊》中,就有“物各通其性,達其理者謂之聖人”的表述,其中的“通”即指“看見、理解”的意思。
「通視」的繁體字為「通視」。
在古代,「通視」的漢字寫法并無區别于現代,仍為「通視」。
1. 他的眼睛特别好,能夠通視很遠的地方。
2. 憑借她敏銳的觀察力,她通視到了隱藏在暗處的問題。
1. 通行:指事物能夠暢通無阻地通過。
2. 通告:指通過特定渠道将信息傳達給大衆。
1. 目擊:指親眼看到、目睹。
2. 目睹:指親眼見到、親眼觀察。
1. 盲目:指無視現實、沒有判斷力。
2. 視而不見:指明知道存在卻故意忽略或不予關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