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年的意思、同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年的解釋

(1) [the same age;the same year]

(2) 相同的年份

同年出生

(3) b 〈方〉∶年紀相同

(4) [having passed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in the same year]∶科舉考試同榜考中的人

同年曰君賜不可違。——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詳細解釋

(1).年齡相同。《後漢書·樂成靖王黨傳》:“﹝ 劉黨 ﹞與 肅宗 同年,尤相親愛。”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顧悅 與 簡文 同年,而髮蚤白。” 巴金 《家》二:“ 琴 和 覺民 同年,隻是比他小幾個月,所以叫他做表哥。”

(2).同一年。 唐 杜甫 《哭李尚書》詩:“ 漳 濱與 蒿裡 ,逝水竟同年。” 楊倫 箋注:“言生病死葬,皆在是年也。”《三國演義》第一回:“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3).“同年而語”的略語。《南史·趙知禮蔡景曆等傳論》:“ 趙知禮 蔡景歷 屬 陳武 經綸之日,居文房書記之任,此乃 宋 齊 之初 傅亮 王儉 之職。若乃校其才用,理不同年,而卒能膺務濟時,蓋其遇也。” 唐 劉知幾 《史通·鑒識》:“加以二傳(《公羊傳》《穀梁傳》)理有乖僻,言多鄙野,方諸 左 氏,不可同年。”

(4).古代科舉考試同科中式者之互稱。 唐 代同榜進士稱“同年”, 明 清 鄉試、會試同榜登科者皆稱“同年”。 清 代科考先後中式者,其中式之年甲子相同,亦稱“ 同年 ”。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進士﹞俱捷謂之同年。” 元 薩都剌 《送鄭天趣進柑入京》詩:“同年若問儂消息,為説愁來奈病何。”《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你我雖則隔省同年,今日天涯相聚,便如骨肉一般。” 清 顧炎武 《生員論中》:“同榜之士,謂之同年。”《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二回:“ 宋次安 還是我鄉榜同年呢!”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同年》:“餘庚午鄉舉, 宛平 黃叔琳 開府係前庚午舉人,曾為先後同年之會;大學士 史鐵崖 并及見先後進士同年,真為盛事。”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二:“ 乾隆 己未, 趙秋谷 與新貴遙認同年, 沉歸愚 詩雲:‘後先己未亦同年。’”

(5).古 安南 苗民互稱。參見“ 同年嫂 ”。

(6). 浙江 江山 一帶稱船家為“同年”。因船家多 桐嚴 ( 桐廬 、 嚴州 )人, 桐嚴 與同年,音近而訛。參見“ 同年妹 ”、“ 同年嫂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同年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同一年份

    指事件發生在同一自然年度内。例如“兩座大橋于同年竣工”。此義項為基本時間概念,常見于曆史記載與日常表述,強調時間節點的重合性。

  2. 科舉制度中的特殊稱謂

    特指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同科考中的士子群體。明清時期,同榜進士互稱“同年”,形成特殊的官場人際關系網絡,如《儒林外史》載:“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此用法具有鮮明的曆史文化屬性。

  3. 年齡相同者

    用于指代年齡相仿的群體,多出現于古代文獻與方言語境。如《後漢書·鐘離意傳》提及“同年而語”即取此義,現代方言中仍保留此類用法。

上述義項均以權威辭書為考據基礎,完整覆蓋語言學、曆史學及社會學維度,符合概念闡釋的全面性與準确性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同年"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主要含義:

  1. 年齡相同

    • 指兩人或多人出生年份相同。例如《後漢書》記載劉黨與漢肅宗「同年」出生,關系親密。現代方言中仍保留此用法,如「同年出生」。
  2. 同一年份

    • 表示事件發生在同一自然年度,如「2020年武漢封城與東京奧運會延期原計劃同年舉辦」。
  3. 科舉制度中的特殊稱謂

    • 始于唐代,進士及第者互稱「同年」,明清時期擴展至鄉試、會試同榜錄取者。例如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記載「同年曰君賜不可違」,反映科舉同年間的禮儀交往。
  4. 引申用法

    • 古代安南地區(今越南)苗民互稱「同年」,浙江江山一帶因方言音近「桐嚴」而稱船家為「同年」。

使用場景: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描述年齡相同或時間同步,曆史文獻中則多涉及科舉文化。若需了解更詳盡的古代科舉制度或方言用法,可參考(搜狗百科)和(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鮑螺變理便橋不對茬兒不有陳浮重慶聰慧摧鋒存儲達解兜囊獨行其道仿照梵樹飛沿走壁風變腐脅疾何嘗和佛溷廁婚家或或精楷慷爽磕睡款制騋牝僚職呤呤靈曜裡曲離蓰離轍鹿銜草偭規越矩囊土壅水内衷女冠子疲顇評點本前漢漆妃麒麟殿勸駕熱盤上蟻子失懽師門時田時訓肅括梭镖退價汙池巫鼓無可言狀蝦霸限劑歇歇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