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結叛亂。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夢》:“ 侯君集 與 承乾 謀通逆,意不自安,忽夢二甲士録至一處……欲自首,不決而敗。”
“通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勾結叛亂,即暗中串通、參與反叛行為。該詞由“通”(溝通、勾結)和“逆”(叛逆、違背正道)組合而成,強調通過勾結實施反叛活動。
字詞解析
曆史用例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夢》記載:“侯君集與承乾謀通逆,意不自安,忽夢二甲士録至一處……欲自首,不決而敗。”此例描述了唐朝官員侯君集與太子李承乾密謀反叛的事件,印證了“通逆”的實際語境。
現代適用性
該詞多用于古籍或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需注意其語境多與政治、軍事叛亂相關,日常交流中可替換為“謀反”“串通叛亂”等更直白的表達。
建議在閱讀古文或研究曆史時關注此類詞彙,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深層含義。
《通逆》是一個成語,意為通達和諧,積極向上的品質。指一個人能夠在處理事物時善于通融、處事圓融,不固執己見,能夠和諧地處理各種關系。
《通逆》由《通》和《逆》兩個字組成。
《通》的部首是辵,它有7個筆畫。
《逆》的部首是辶,它有10個筆畫。
《通逆》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周易·系辭下》:“天地之道,可通而不可逆也。”意為天地的道理是可以相通的,但不能逆反違反。
《通逆》的繁體字為「通逆」。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現代寫法為「通逆」,古時候寫作「通隘」或「鑒逆」。
他雖然有自己的想法,但總是能夠很好地與他人溝通,所以他的為人處事非常通逆。
通逆可以組成的詞語有: 通融、逆來順受、逆水行舟。
與通逆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通達、謙和、委婉。
與通逆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固執、頑固、剛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