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太子6*宮門名。門樓上飾有銅龍。亦借指帝王宮阙。《文選·陸厥<奉答内兄希叔>詩》:“屬叨 金馬 署,又點 銅龍門 。” 劉良 注:“ 銅龍 ,太子門名。” 唐 王維 《寓言》詩之一:“驪駒從白馬,出入 銅龍門 。” 明 陳子龍 《寒夜行兼憶舒章》:“鼓角城頭蘆葉秋, 銅龍門 外金吾客。”亦省作“ 銅龍 ”。 南朝 梁 蕭綱 《上昭明太子集别傳表》:“出入 銅龍 ,瞻仰故實。”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控代》:“敢叩 銅龍 ,要把孤忠控。” 清 吳偉業 《贈同年嘉定王進士内三》詩:“ 曲江 細柳新蒲緑,回首 銅龍 對策年。”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銅龍門漢語 快速查詢。
“銅龍門”是古代中國對太子宮門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及背景可歸納如下:
“銅龍門”原指漢代太子宮門,因門樓上裝飾有銅制龍首而得名。龍在中國文化中象征皇權,銅龍裝飾凸顯了太子地位的尊貴。這一名稱後來也借指帝王宮阙,成為皇家建築的代稱。
“銅龍門”不僅是建築名稱,更承載着權力與等級的象征。太子作為儲君,其宮門的形制與裝飾嚴格遵循禮制,銅龍元素強化了皇室權威。
需注意與地理名稱“龍門”(如洛陽龍門石窟、楚國東門)及科舉“龍門”(比喻聲望)區分。“銅龍門”特指與太子相關的宮門,屬政治性稱謂。
“銅龍門”從具體建築名稱發展為帝王權力的文化符號,多見于漢唐詩文,反映了古代宮廷制度與等級觀念。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漢典》《知網百科》等來源。
《銅龍門》是指一種用銅制成的龍形門,通常用作宮殿、府邸等建築的入口。
《銅龍門》的拆分部首為金,分别由辶、龍、門三個部首組成。整個詞共有16畫。
《銅龍門》這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龍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被認為是皇權的象征。因此,在一些重要的建築物入口處,人們常常會制作用銅鑄成的龍形門,以象征權力和尊貴。
《銅龍門》的繁體字為「銅龍門」。
古時候,《銅龍門》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在一些繁體字的形狀和筆畫上有所差異。例如,「銅」的古字形中,「金」的部分寫作「釒」,而「龍」的古字形中,「目」的部分寫作「日」。
1. 皇宮的主殿前有一座巍峨的銅龍門。
2. 民間傳說中,隻有真正的君王才能進入銅龍門。
3. 這座宮殿入口的銅龍門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1. 龍形門
2. 金門
3. 銅制建築
龍門
銀龍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