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曈胧的意思、曈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曈胧的解釋

見“ 曈曨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曈胧”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óng lóng,屬于左右結構的疊韻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基本釋義

  1. 太陽初升的光景
    指日出時天色由暗漸明的狀态。例如陸機《文賦》中“情曈胧而彌鮮”一句,描繪了天色漸亮時景物的清晰感()。

  2. 指代旭日
    可引申為初升的太陽,如唐代纥幹俞《登天山望海日初出賦》中“見曈昽之初出”,即以“曈胧”代指朝陽()。

  3. 光線微弱的樣子
    泛指朦胧、微弱的光線。南朝梁劉孝綽《望月有所思》詩用“曈昽入床簟”形容月光透過窗簾的朦胧感()。

  4. 蒙胧不明的狀态
    也可形容模糊不清的樣貌,如《文選·陸機〈文賦〉》中“情曈昽而彌鮮”,比喻文思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


文學用例


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古典文獻例證或詳細解析,可參考相關詩詞及《說文解字》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曈胧的意思

曈胧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事物或景象模糊、不清楚的意思。它常常用來形容早晨或黃昏時天色朦胧、模糊不清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曈胧由兩個部首組成:
- 曈:日字邊旁,意為早晨或早晨的陽光。它有10畫。
- 胧:公文旁,意為大氣模糊、不清楚。它有14畫。

來源和繁體

曈胧是一個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莊子·志生》一篇中。在繁體中,曈胧保留了其原始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曈胧的字形有一些變化。例如,在金文中,曈胧的“胧”字可以寫作“朧”,而在隸書中,曈胧的“曈”字會寫作“東”。然而,這些變體在現代漢字中已不常見。

例句

1. 早晨的大霧使整個山谷籠罩在曈胧的霧氣中。
2. 在黃昏時分,太陽逐漸消失,天空變得曈胧起來。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曈曈(形容早晨的陽光)、曈昽(形容黃昏時分的景象)

近義詞:

朦胧、模糊、暧昧、迷離

反義詞:

明晰、清晰、明亮、清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