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總領;總攬。《漢書·兒寬傳》:“陛下躬發聖德,統楫羣元。” 顔師古 注引 臣瓒 曰:“統猶總覽也。楫當作輯。”
“統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統楫”意為“總領、總攬”,指對事務或群體的全面管理或統領。其中“統”表示總括、統領,“楫”為“輯”的通假字,意為聚集、協調。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兒寬傳》:“陛下躬發聖德,統楫羣元。”顔師古注引臣瓒的注釋:“統猶總覽也,楫當作輯。”說明“楫”在此處通“輯”,強調聚合、協調之意。
“楫”本義為船槳,但在古漢語中常與“輯”通假,表示“聚集、整合”。因此“統楫”實為“統輯”,即綜合管理、全面協調。
該詞屬于古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其含義可類比“統籌”“總攬”等現代詞彙。
“統楫”是古代政治語境中的管理術語,強調對全局的掌控與協調,需結合曆史背景和通假現象理解其内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原文及曆代注釋。
《統楫》是一個古漢字,它的意思是統領舵手,并可以引申為宏觀掌控全局的意思。
根據《康熙字典》,《統楫》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十四。
《統楫》最早出現在《周禮·夏官·司成》中。在古代,船上的統領舵手執掌舵柄,故而稱之為“統楫”。
《統楫》的繁體字是「統楫」。
在古代,統楫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些不同于現代書寫。根據出土的甲骨文和金文,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古漢字寫法的變體。然而,這些變體與現代寫法的關聯可能不太明确。
他在公司中是統楫之才,能夠冷靜地做出正确的決策。
統攬、楫船、舵手。
掌舵、操舵、領航。
被動、隨波逐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