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壺的意思、銅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壺的解釋

古代銅制壺形的計時器。 唐 顧況 《樂府》:“玉醴隨觴至,銅壺逐漏行。” 宋 王安石 《春寒》詩:“冰殘玉甃泉初動,水澁銅壺漏更長。”《水浒傳》第三一回:“五鼓樓頭,點點銅壺正滴。”《花月痕》第四一回:“别淚銅壺共滴,愁腸蘭燄同煎。”參見“ 刻漏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銅壺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材質、形制、功能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銅壺指以青銅或黃銅鑄造的容器,主體結構包含口、頸、腹、足等部位,常見形制為長頸鼓腹帶耳。《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古代銅制盛水或酒的器皿,後亦用作計時器具”。

二、功能演變

  1. 禮器功能:商周時期作為祭祀禮器,《周禮·考工記》記載“六齊(劑)之法”中“鐘鼎之齊”即包含銅壺鑄造規範,印證其在禮制中的特殊地位。
  2. 實用器具:漢代《鹽鐵論》載“庶民銀黃銅壺”,表明已演變為日常生活用具。唐代詩人王昌齡“金壺箭漏”之句,則記錄其作為計時工具的使用場景。

三、文化意象 銅壺滴漏作為古代天文儀器,衍生出“刻漏移時”“銅壺傳更”等典故,在《初學記·器物部》中有專門條目詳述其構造原理,成為中華科技文明的重要物證。

網絡擴展解釋

“銅壺”一詞主要有以下含義和解釋:

一、基本定義

銅壺是古代以銅制成的壺形器皿,主要用于計時、盛酒/水及作為量器使用。其材質多為紫銅、黃銅或白銅,其中紫銅因含銅量高更受推崇()。


二、主要用途

  1. 計時工具
    銅壺常指古代銅制漏刻(刻漏),通過滴水計量時間。如唐代顧況《樂府》中“銅壺逐漏行”,宋代王安石《春寒》提及“銅壺漏更長”,均體現其計時功能()。

  2. 生活器皿

    • 酒器/水器:用于盛酒或水,《詩經》《孟子》均有“壺”作為容器的記載()。
    • 量器:漢代還作為官方标準量器使用()。

三、文化價值

銅壺不僅是實用器具,還承載工藝與禮儀文化。例如貴州出土的東漢“龍首柄提梁銅壺”,既反映青銅鑄造技術,也體現喪葬禮儀制度()。其造型與紋飾常被賦予藝術價值,成為研究古代社會的重要實物()。


四、其他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等高權威來源或相關文物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感中年邦寄弁帶貶膳别枝并頭紅補貼猜中長褂常課潮平成事不說翠旗丹書白馬東被方制逢門子氛垢幹濕度地帶性鲠介刮目相見貫頂固定資産海圻寒鴉函知河洛和如琴瑟華曠畫憑胡母極光積強基色卷雲紋倔頭抗絕禮門零七八碎臨祭鸾剪羅文旼旼披香七寶檠架瓊蟾虬欄奢僭聲色貨利詩虎手下絲肉死譯題紙屋場銜竿香妃鹹泉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