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汗的意思、通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汗的解釋

使流汗。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二·河砂》:“六月取河砂,烈日暴令極熱,伏坐其中,冷即易之。取熱徹通汗,隨病用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通汗”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 tōng hàn ),其核心含義為通過特定方法促使身體流汗,常見于醫學和健康領域。具體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理解
    • “通”指疏通、通達,“汗”指汗液,合起來表示通過某種方式讓汗液排出。
  2. 醫學應用
    古代醫書記載,如李時珍《本草綱目》提到通過暴曬加熱河砂,使人坐于其中發汗以治療疾病,稱為“熱徹通汗”。

二、延伸含義

在健康語境中,“通汗”強調通過主動行為(如運動、藥物或物理療法)促進排汗,以達到以下目的:

  1. 調節體溫:幫助身體散熱。
  2. 排毒祛濕:中醫認為發汗可排出體内濕氣與毒素。
  3. 輔助治療:如風寒感冒時通過發汗緩解症狀。

三、使用場景

四、注意事項

過度發汗可能導緻脫水或電解質失衡,需根據體質調整方法。若需引用古籍原文或具體醫案,可查閱《本草綱目·石二·河砂》。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汗

《通汗》這個詞來自于漢語,意思是“通暢排汗”。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即“通”和“汗”。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通”這個字是由“辶”和“甬”組成,拆分部首是“辶”,總共有10畫。

“汗”這個字是由“氵”和“幹”組成,拆分部首是“氵”,總共有3畫。

來源

《通汗》一詞最早見于《禮記·月令》中,是用來形容軀體的一個狀況。它指的是人體通過排汗,使體内的濕氣得以排除,從而使身體更為舒適。

繁體

繁體字為「通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通和汗這兩個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它們的基本形狀和現代漢字寫法相似。

例句

1. 運動後,他的臉上的汗水通暢地流淌。

2. 在炎熱的夏天,穿着輕薄的衣服有助于通汗。

3. 寒冷的冬天,很多人因為體内的濕氣無法通汗,導緻感冒。

組詞

通達、通知、通順、通信、汗流、汗水、汗珠、汗腺

近義詞

暢汗、通暢排汗

反義詞

堵汗、阻塞排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