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錘花臉的意思、銅錘花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錘花臉的解釋

戲曲中花臉的一種,偏重唱工,因《二進宮》中的 徐延昭 抱着銅錘而得名。後泛稱偏重唱功的花臉腳色為銅錘花臉。亦省稱“ 銅錘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銅錘花臉是中國戲曲(尤其是京劇)中淨角的一種重要分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定義與起源
    銅錘花臉以唱工為主,因京劇《二進宮》中人物徐延昭手持銅錘而得名。這一角色類型後泛指注重唱功的花臉行當,又稱“正淨”“大花臉”或“黑頭”。

  2. 别稱與代表形象

    • 黑頭:源自包公戲,如《鍘美案》中的包拯勾黑臉且以唱段繁重著稱。
    • 銅錘:因徐延昭持銅錘的經典形象簡化得名,現為唱工花臉的代稱。
  3. 與其他花臉的區别
    不同于側重表演工架的“架子花臉”或武打的“武花臉”,銅錘花臉的核心在于唱腔的深厚功力,常見于朝中重臣等莊重角色。

  4. 代表劇目與人物
    典型劇目包括《二進宮》《鍘美案》《打龍袍》等,徐延昭、包拯是這一行當的标志性人物。

總結來看,銅錘花臉通過唱腔塑造威嚴正直的人物形象,是京劇藝術中極具辨識度的行當類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銅錘花臉

《銅錘花臉》是一個成語,原指古代京劇中的一種臉譜。拆分部首為金和木,筆畫有17畫。其中,“銅”起源于金屬,表示色彩鮮豔,而“錘”則代表京劇中的角色,用來般配“花臉”。這個成語源自古時的北京戲曲,意為華麗而誇張的外表。

漢字“銅錘花臉”在繁體字中并沒有太大差異,隻是書寫時筆畫可能稍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比如“銅”在古代常寫作“銅”,而“錘”則在古代常寫作“鎚”,兩個字的字形略有差異,然而意思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戴着銅錘花臉,一出場就吸引了觀衆的注意。

2. 她在舞台上表現得太過銅錘花臉,讓人無法忍受。

3. 這個演員一直以銅錘花臉的形象示人,受到了很多粉絲的喜愛。

與“銅錘花臉”相關的組詞有:花臉裝扮、錘子臉譜、銅面葵花等。

與“銅錘花臉”意義相近的成語是“巧奪天工”、“技壓群雄”等,這些成語也表示了非凡的才能和華麗的外表。

一個與“銅錘花臉”意義相反的成語是“平平無奇”,表示平庸和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