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報時示警用的銅制更籤。 明 陳子龍 《長安夜歸曲》:“銅籌傳警宮門下,落日驚鴉兩不知。”參見“ 銅籤 ”。
“銅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圍繞古代報時和警示用途展開,具體解釋如下:
銅籌(拼音:tóng chóu)指古代用于報時或示警的銅制更籤。
部分資料提到“銅籌”可能引申為“有限的資金或資源”(如),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對“籌”字的擴展聯想,需謹慎使用。
“銅籌”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計時、警示工具,建議優先采用此義項。若需引用引申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并标注來源差異。
《銅籌》指的是一種古代中國用銅制成的貨币,用以代替實物進行交易。
《銅籌》的部首是金,總筆畫數為15。
《銅籌》一詞來自于古代中國的貨币制度,銅制品在古代被廣泛使用,因此使用銅作為貨币的象征。
《銅籌》的繁體字為「銅籌」。
在古時候,「銅籌」的漢字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整體意思與現代相同。
1. 孔子說過:“父母恩重如山,沒有銅籌買得回。”
2. 在古代,銅籌是人們進行經濟交換的主要貨币。
銅币、銅錢、銅礦、銅器。
銅币、銅錢。
實物交換。在古代,除了使用銅籌之外,還有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