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體語的意思、體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體語的解釋

指 魏 晉 南北朝 時的一種反切隱語。即以兩個字先正切,再倒切,成為另外兩個字。又稱反語。如 晉 孝武帝 作 清暑殿 ,有識者以為“清暑”的反語為“楚聲”,因為清暑切為楚,暑清切為聲。見《晉書·孝武帝紀》。《北齊書·徐之才傳》:“尤好劇談體語,公私言聚,多相嘲戲。”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聲韻》:“ 周顒 好為體語,因此切字皆有紐,紐有平上去入之異。”參見“ 反2語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體語”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學科領域進行區分:

一、古代漢語中的反切隱語(音韻學概念) 指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的語言遊戲,通過反切法将兩個字組合成隱語。具體方法為:

  1. 正切:取前字聲母與後字韻母組合,如“清暑”正切為“楚”(清+暑→楚)。
  2. 倒切:交換兩字順序再組合,如“暑清”倒切為“聲”(暑+清→聲)。 應用場景:多用于文人間的诙諧交流或政治隱喻,如《晉書》記載晉孝武帝建“清暑殿”,被解讀為暗含“楚聲”的貶義。

二、現代傳播學中的身體語言(非言語溝通) 指通過肢體動作、表情、姿态等傳遞信息的溝通方式,特點包括:

  1. 構成要素:包含面部表情(如微笑)、手勢(如揮手)、體态(如站姿)、眼神交流等。
  2. 功能特性:占人際溝通信息量的65%,具有跨文化普遍性,能增強言語感染力或獨立傳遞情感。
  3. 應用領域:廣泛應用于公關、禮儀、心理學,如通過觀察客戶微表情調整溝通策略。

注:兩種含義雖同稱“體語”,但曆史背景與學科範疇截然不同。前者屬古代音韻學遊戲,後者是現代行為科學研究對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體語

體語,是由“體”和“語”兩個字組成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體”字的部首是“亻”,總共有七筆。

“語”字的部首是“讠”,總共有七筆。

來源

體語一詞的來源比較明确,是由“體諒”和“語言”這兩個詞組合而成的,體諒指的是理解和關心他人的感受,語言則代表人類所使用的交流工具。

繁體

在繁體字中,“體”字的寫法保持不變,而“語”字的寫法為「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體”字的寫法為「體」,而“語”字的寫法為「語」。

例句

他通過自己的體語表達出對朋友的關心和理解。

組詞

體貼、語言、體面、諒解、語調。

近義詞

體諒、理解、顧及、關懷。

反義詞

無視、冷漠、忽視、不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