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蹄齧 ”。
“蹄囓”一詞可能為“蹄躈”的書寫變體或誤寫,其核心含義與古代計算牲畜數量的方式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基本構成
“蹄”指動物足部的角質覆蓋物(如馬蹄、牛蹄),而“躈”(qiào)原指肛門,在古漢語中與“噭”(jiào,指口)通用。因此,“蹄躈”合指蹄與口(或肛門),作為古代統計牲畜數量的單位。
計算方法
古代以“蹄躈”為計量單位,每頭牲畜按“四蹄一躈(或一噭)”計算,即每頭牲畜算5個蹄躈。例如“馬蹄躈千”實指200匹馬(200×5=1000)。
二、文獻例證
三、常見誤寫說明
“蹄囓”中的“囓”為“齧”的異體字,本義為“咬”,但結合古籍用例及上下文,“蹄躈”更符合原意,可能因字形相近或排版問題導緻誤寫。
建議:若需引用古籍中的相關内容,建議核對原文确認是否為“蹄躈”。
蹄囓(yì ni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馬蹄被牙咬”。它可以拆分為“蹄(jī)”和“囓(niè)”兩個部分。
蹄是一個表示馬蹄的字,由部首“⺧” (月)和聲旁“此”組成。它共有12畫。
囓是一個表示咬的字,由部首“囗” (囗)和聲旁“月”組成。它共有10畫。
《蹄囓》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的馬車時代。在那個時候,馬常常被用來拉車,有時候會因為疲勞或恐懼而咬自己的蹄子。這種現象被人們形容為蹄被牙咬,由此形成了“蹄囓”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蹄囓的寫法為“蹄蠶”,是由部首“⺧” (月)和聲旁“*羊”組成。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蹄囓的寫法為“蹣”和“囓”。蹣有馬部旁和犬旁,囓使用了囗罩和齒字旁。
以下是蹄囓的例句:
1. 他的華麗服飾引來了許多嫉妒的眼光,仿佛馬蹄囓一樣引來狼藉。
2.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也不能讓失敗變成馬蹄囓一樣的噩夢。
一些與蹄囓相關的組詞包括蹄子、蹄聲、囓齒相鬥、咬蹄等。
與蹄囓相近義的詞彙有咬蹄、齧蹄等。
與蹄囓相反義的詞彙有無咬蹄、避咬蹄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