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止;煞住。 漢 袮衡 《鹦鹉賦序》:“筆不停綴,文不加點。” 宋 錢愐 《錢氏私志》:“略不停綴,都不蹈襲前人,盡出一時新意。”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一:“ 錢 據紙疾書,筆不停綴,十行并下,略無罅漏。”
“停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停止、中斷,尤其在文學或寫作語境中常指行文的停頓或終止。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停綴”表示某種行為或狀态的停止,尤其強調原本連貫的進程被中斷。例如在寫作時突然停筆,或講話時中途停頓()。
如果需要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鹦鹉賦序》或《錢氏私志》原文。
停綴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停止、中斷。它由“停”和“綴”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停(⻋)+ 綴(⺌)
拆分筆畫:停(9畫)+ 綴(10畫)
“停綴”一詞最早出現于《漢書·藝文志》: “止止诂極诂盡提提,合字記後合字所有之韻也。《禹》、《河》曰攝,人字曰承。《廣韻》十九部中,九千七百三十七字,皆有韻字三萬四千九百二十字,次在音韻以前,故稱停綴。”
繁體字“停綴”為“停綴”。綴(绱)是指裝飾、點綴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與現在有所差異。關于“停綴”的古代漢字寫法,有一些變化。具體寫法因時代和書寫者而異。
1. 他因生病而停綴了數天的工作。
2. 這個公司的業務因為疫情的原因停綴了一段時間。
停工,停課,停運,綴青史,街頭巷尾
中斷,暫停,停頓
繼續,持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