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俶倘 ”。1.卓異不凡。《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魯仲連 者, 齊 人也。好奇偉俶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 司馬貞 索隱引《廣雅》雲:“俶儻,卓異也。”《晉書·張載傳》:“若夫魁梧儁傑,卓躒俶儻之徒,直将伏死嶔岑之下,安能與步驟共争道裡乎!” 宋 王安石 《讀進士試卷》詩:“故令俶儻士,往往棄堙鬱。”
(2).豪爽灑脫。《魏書·陽尼傳》:“性俶儻,不拘小節。” 清 褚人穫 《堅瓠六集·幔亭仙》:“ 徐季 暨弱冠,有才華,俶倘好義,不能俛仰塵俗。”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初集·張慧仙寄外詩記》:“先是,有 延陵生 者,襟懷俶儻,學究天人。” 錢基博 《吳祿貞傳》:“顧 祿貞 頗俶儻不羈,而 良弼 則禮法自繩。”
“俶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ù tǎng(部分文獻注音為 tì tǎng),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卓異不凡
形容人才華出衆、與衆不同。例如《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提到魯仲連“好奇偉俶傥之畫策”,指其謀略卓越。
豪爽灑脫
多用于描述性格或行為不拘小節、潇灑自如。如《魏書·陽尼傳》中“性俶儻,不拘小節”。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曆史文獻。
《俶傥》(chù tǎ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迅速、急促。它含有一種迅猛、急切的動作或狀态的意味。
《俶傥》的部首是“人”和“亻”,總共由14個筆畫組成。
《俶傥》這個詞來源于古漢語,由于漢字的意義和用法在演變過程中可能發生變化,因此《俶傥》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經較少使用,在文言文和古代文獻中可能會出現。
《俶傥》的繁體字為「俶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俶傥》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形狀和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1. 他聽到好消息時,眼睛裡閃過一絲俶傥的光芒。
2. 教練下達指令時,他們紛紛以俶傥的動作迅速行動起來。
組詞:俶傥發展(迅速發展)、俶傥前進(急速前進)。
近義詞:急迫、迅捷、急促。
反義詞:緩慢、遲緩、溫和。
【别人正在浏覽】